冒充政府机构的网络诈骗案件频发 民众需提高警惕
近期,不法分子冒用政府官方机构名义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持续增加,通过索取受害者的金钱和个人信息等手段实施犯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非面对面咨询的可信度实施犯罪的手法日趋精密,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受害风险。
假冒官方账号实施金融诈骗
据相关机构披露,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发现多起冒用"网络受害365中心"账号实施金融诈骗的案例。该中心是由政府运营的在线平台受害者援助机构,专门为网络平台上的各类受害案例提供咨询和受理服务,享有较高的公众信任度。
诈骗分子通常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假冒365中心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咨询广告;当受害者联系咨询时,谎称是"所属律师"并提供伪造的联系方式;随后通过一对一聊天工具,以转接至"国家安全中心"或"国家安保技术中心"为名,要求受害者支付大额款项。这种作案手法通过伪装成公共机构、法律专家和安全部门,给受害者施加心理压力,是典型的社会工程学诈骗手段。
实际受害案例频发
据统计,仅今年9月一个月内,网络受害365中心就收到了17起相关假冒案件的咨询。部分受害者在虚假咨询后实际进行了转账,事后察觉异常才向警方报案。该中心在核实过程中确认了这些假冒行为,已向相关平台举报涉案账号,并加强了对用户的警示宣传。
有关部门特别强调,正规365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要求金钱支付,也不会通过个别律师或即时通讯应用提供咨询服务。如遇咨询过程中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应立即认定为诈骗行为并进行举报。
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此类案件不仅对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咨询服务的可信度提出挑战,也凸显了应对日益精密的网络诈骗手段时,机构预警系统和用户教育的重要性。在提高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获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