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投资热潮到价值兑现的必经之路
人工智能(AI)作为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的技术备受期待,但企业实际应用场景中尚未出现明显的生产力跃升。这种在巨额投入下仍难见实效的现象,与历史上每次创新技术应用初期反复出现的"投资先行-成果滞后"模式高度吻合。
J型曲线:技术应用的必经阵痛
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在近期召开的"UiPath Fusion 2025"会议上指出,AI潜力毋庸置疑,但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需要相当时间。他将当前AI应用阶段比作"J型曲线"——初期投入产出比不显著,但突破临界点后将迎来生产力爆发式增长。
超越简单自动化:商业模式的深层重构
布林约尔松教授分析称,当前企业AI应用多停留在通过自动化降低成本阶段,这与互联网初期企业在既有流程中简单叠加技术的做法相似。他强调:"若不能重构基础工作设计方式,就无法释放AI的真正生产力。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才是AI应用的终极目标。"
GDP-B: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标尺
学界正在开发衡量AI经济效应的新指标。针对传统GDP无法反映免费/低价数字服务价值的缺陷,布林约尔松教授提出"GDP-B"新标准,旨在量化数字服务产生的隐性用户价值。他类比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对人类体力的放大效应,预言当AI进入增强人类智能阶段时,将催生前所未有的增长曲线。
通往AI原生企业的转型之路
企业要实现从试点到实质转型的跨越,需要突破技术应用层面,对组织运营模式、工作架构、绩效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重构。布林约尔松教授总结道:"这种变革需要时间与耐心,但当真正的AI生产力时代来临,其收益将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