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债券收益率飙升引发财政隐忧
2025年英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触及5.723%,创1998年以来新高。这一现象暴露出英国财政状况的深层危机——尽管10年期国债拍卖超额认购达10倍(140亿英镑认购额达1410亿英镑),但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忧虑仍难以掩饰。正如RBC BlueBay分析师马克·道丁所言:"随着收益率攀升,财政黑洞正在持续扩大。"
市场恐慌的深层诱因
投资者对2022年"迷你预算"危机记忆犹新,当前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再度逼近100%。近期债券抛售规模创2022年以来之最,反映出市场对英国债务风险的警惕。对冲基金顾问西蒙·哈维直言:"增税措施必须力度充足且方向明确,方能重建市场信心。"信贷市场观察家指出,若支出与收入端缺乏果断行动,市场信心将持续流失。
经济疲软加剧政策困境
英国经济基本面持续走弱:2025年中期实际GDP几无增长,7月CPI同比上涨3.8%,居七国集团之首。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通胀率将在9月达3.8%-4%,远超央行2%的目标。实际工资增长停滞,迫使英格兰银行暂缓降息甚至考虑加息,进一步推高国债收益率。这种物价增速快于收入增长的局面,使经济对政策失误异常敏感。
财政紧缩的两难抉择
财政大臣里夫斯2025年4月预算案已实施400亿英镑增税(数十年来最大年度增幅),但公共借款仍在4-7月达600亿英镑。值得注意的是,债务利息支出同比激增25%至约410亿英镑。毕马威测算显示,要实现"2030年平衡"目标,秋季预算需额外增收260亿英镑。政策转向更令局面复杂化——工党政府放弃福利支出削减计划,仅恢复冬季燃料补贴一项就增加12.5亿英镑支出。
市场信心持续流失
德意志银行"恐惧指数"显示,英国消费者焦虑程度达2020年以来峰值。企业普遍暂停投资招聘,等待政策明朗化。金融市场呈现明显避险倾向:黄金价格突破3600美元/盎司,英国国债收益率与海外同类产品严重背离。即便在美国数据引发全球债市反弹时,英国10年期收益率仍维持在4.56%高位。
结构性危机的全球警示
从奥地利经济学派视角看,当前困境是长期超宽松政策的必然结果。英格兰银行启动量化紧缩(缩减5580亿英镑债券持仓)后,廉价货币掩盖的结构性风险开始暴露。黄金暴涨和加密货币兴起,折射出市场对法币体系的深层忧虑。
发达经济体的共同挑战
英国的困境具有普遍警示意义:日本巨额债务、美国飙升的赤字、欧洲分裂的财政政策,都预示着类似危机可能蔓延。各国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取决于其重建市场信心的速度——通过可信的财政整顿、结构改革和健全货币政策。若继续依赖债务扩张和央行干预,英国的债市动荡或将成为发达国家未来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