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技部次官揭露尹锡悦政府研发预算削减决策过程存在程序缺陷
前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第一次官赵成卿在国会听证会上披露,尹锡悦政府在研发预算削减决策过程中实际上排除了主管部门参与,引发对政策决策透明度与程序的质疑。
预算调整过程存在系统性排除
赵前次官在10月13日国会科技信息广播通信委员会国政监察中作为证人出席时表示:"关于研发预算缩减至10万亿韩元的事实,我也是今天首次在此场合听闻。"他特别强调,尽管自己曾连续担任总统室科学技术秘书官和科技部第一次官,却始终未获得参与核心预算调整的机会。
据其证词显示,2023年6月尹锡悦总统在财政战略会议指示全面重新审查研发预算后,赵前次官于7月3日就任科技部第一次官。但后续预算决策过程中,次官级官员与实务负责人被完全排除在外,据悉部长曾三次拒绝"应由一、二次官共同参与预算调整"的提案。
决策透明度存疑
赵前次官说明:"在正式程序上未被削减的预算,如何最终缩减至10万亿韩元,当时我们完全无法知晓。"他同时透露,对总统室经济首席秘书官下达预算削减指示一事也毫不知情。据其披露,财政战略会议使用的研发预算案初稿直至会议当日才被共享,暴露出政策决策存在结构性缺陷。
行政责任体系亟待完善
针对此前涉及公共研究领域不当发言的争议,赵前次官解释称:"若部长级官员不表明立场,基层公务员将被迫承担后果,因此我不得不亲自出面。"关于政治化担忧,他表示:"此问题应视为部门层级事项,将责任追溯至总统并不恰当。"
此次证言显示科技领域预算决策可能存在未经充分内部讨论而依个别指示推进的情况。舆论普遍认为未来需强化研发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与问责机制。特别是科技行政体系中部长与次官级协商机制失效的问题,可能成为推动组织运营与决策体系改革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