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业管理局报告揭示加密货币行业规避监管新趋势
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最新报告指出,加密货币行业正试图规避《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及其扩展的反洗钱/反恐融资(AML/CFT)立法框架。这项于2024年底全面生效的法案,首次为欧盟27国建立了统一的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监管体系。
监管套利行为引发金融体系风险
报告虽未点名具体企业,但警告称"部分实体规避监管要求的尝试"可能持续,这种行为将对"欧盟金融体系的完整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EBA特别提及"监管套利"风险,即企业选择其认为审批机制较宽松的成员国获取许可,继而获得在整个欧盟运营的资格,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牌照护照化"。
报告披露,在MiCA通过前,某未具名实体曾在短期内向多国提交注册申请,随后"从监管机构提出质询的司法管辖区撤出",最终选择在未受质疑的国家开展业务。EBA指出:"实践中,AML/CFT管控薄弱的实体已通过选择监管较宽松或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的司法管辖区进入欧盟市场。"
过渡期监管真空引担忧
尽管MiCA已于去年全面生效,但设定了过渡期至2026年7月1日。监管机构补充称:"新证据表明,那些此前在成员国获得许可但不符合MiCA授权条件、目前正在申诉的实体,可能在过渡期间继续运营。"
德国加密律师事务所Kronsteyn的Hendrik Müller-Lankow博士表示,根据其经验"监管套利行为确实在欧盟范围内普遍存在"。但他认为这是"欧盟监管机构在实现单一市场与保留部分监管权力之间必须接受的现象",并指出:"不同成员国执法时存在理念差异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监管集中化或成解决方案
Müller-Lankow建议欧盟可通过法律和监管机构的集中化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表示:"这种趋势已相当明显,欧盟当局持续在扩大其权力范围。"
报告还揭露部分加密企业试图通过不透明的所有权结构进入欧盟市场。某在多个司法管辖区申请牌照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被发现"由20多个主要设立在欧盟及监管范围之外的实体共同运营"。EBA警告此类架构可能"助长空壳公司滥用,使无实际经济活动的实体成为非法资金流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