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要证券交易所集体抵制企业转型数字资产储备
近期亚洲多家证券交易所接连否决企业采用数字资产作为财政储备的申请,专家指出此举对于防范市场"剧烈波动风险"确有必要。
多地交易所亮红灯
据知情人士透露,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近月已驳回五家拟采用比特币财政策略企业的上市申请。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上月否决了IT培训机构Jetking Infotrain的上市申请,该公司原计划将60%募集资金配置比特币,有望成为印度首家采用比特币标准的上市公司。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则通过规定上市公司现金类资产占比不得超过50%,实质上封堵了数字资产转型路径。
监管逻辑存在地域差异
香港Web3协会联席主席、法律专家Joshua Chu指出,亚洲各司法辖区将持续保持政策差异:"新加坡着重监管支付领域及代币化支付工具的规范使用,香港更侧重产品导向,关注资本市场中加密产品的治理架构、投资者保护及监管处理。""印度对加密业务转型及相关活动持最严厉态度,澳大利亚交易框架则保持以市场行为为导向的审慎立场。"
风险警示持续强化
10X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散户投资者在数字资产财政交易中预估亏损达170亿美元。全球已有数百家企业效仿Michael Saylor的Strategy Inc.模式,该公司目前持有64万枚比特币(约合700亿美元)。本周花旗集团虽给予Strategy"买入"评级,但警示其"作为比特币杠杆代币存在重大风险",强调即使比特币价格温和下跌也可能导致股东损失放大。
核心争议浮出水面
"关键问题在于数字资产储备是否具备合理性?"Chu质疑道,"缺乏可信的商业案例、严格治理、可靠托管及透明风控,这类架构可能背离股东利益,诱发监管机构担忧的流动性与治理风险。"他警告放松传统企业规则将重蹈互联网时代"无收入支撑投机狂潮"的覆辙。
企业呼吁政策明朗化
Jetking Infotrain首席财务官Siddarth Bharwani表示,公司向证券上诉法庭提请复议"并非对抗,而是寻求政策澄清",认为否决决定错失了"探索印度上市公司如何创新性提升股东价值"的机会。他指出印度市场面临独特挑战:虽然存在数字资产需求且生态蓬勃发展,但"政策模糊正迫使创业者转向海外"。日本、阿联酋等国正在建立监管框架,印度、香港和澳大利亚更应"公开支持此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