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在柯克遇害后,模因币疯狂暴涨,尽管存在道德争议,仍有数百万资金在几分钟内涌入。
大量内部人士抛售和拉盘砸盘警告浮出水面,但交易者仍持续追逐带有投机性质的"正义"代币。
事件背景
美国活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9月10日在犹他谷大学举行的"美国复兴之旅"活动中遭枪击身亡,据BBC报道,这一事件迅速波及加密货币市场,引发大量投机交易。
市场反应
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多个平台涌现出以柯克命名的模因类代币。根据DexScreener数据,在Solana的pump.fun平台上,名为"JusticeforCharlie"的代币涨幅超过32,000%,数小时内市值突破700万美元。另一款"RIPCharlieKirk"代币涨幅达53,000%,其市值在45分钟内从发行时的2.2万美元飙升至500万美元以上。
数十个类似代币随后在其他去中心化平台涌现,许多代币在上市初期就出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百分比波动,凸显投机性发行蔓延速度之快。
伦理争议加剧
这种发行速度引发强烈批评。加密账号Crypto Rug Muncher在X平台发文称:"通过发行骗局代币从他人死亡中牟利是可耻的。"区块链追踪数据显示,内部人士大量抛售最大的CHARLIE代币(合约地址:CsKfV8ePhQWiyQxNJwXhKZHcmUyNWBkHFGrkZGdJpump),分析工具GMGN标记了700多个关联钱包,引发市场操纵嫌疑。
用户Yonan警告交易者:"如果还有道德底线,请远离这些交易。不论你是否认同柯克,相信我,因果报应迟早会来。"
两极分化的声音
尽管警告不断,仍有交易者为这些代币辩护。Altcoin Vietnam在X平台表示:"这不仅是代币,更是正义运动。每次交易都不只是投机。"支持者将其购买行为包装为对柯克精神的声援。
这种意见分歧折射出加密领域的深层割裂。当部分人将"正义代币"视为团结象征时,另一群人认为这是在利用悲痛谋利。
后续发展
截至发稿时,多数相关代币已跌入负值区间,呈现典型的拉盘砸盘特征:价格急速冲高后突然抛售。这类代币的兴起为数字资产行业带来更深刻拷问——它们大多没有开发团队和明确用途,完全依赖投机炒作,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且易被滥用。
行业反思
批评者指出这是机会主义行为,是利用悲剧牟利的自私尝试;支持者则坚称这是与正义挂钩的社区自发运动。在加密行业未解决投机与道德之间的张力前,此类事件将持续引发关于市场行为底线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