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已不再是边缘化代币,它们已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最成熟的产品类别之一。如今,稳定币在数字金融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为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支付等领域提供结算支持。2025年,全球稳定币供应量预计将达到约2730亿美元,占加密货币总市值3.8万亿美元的7%-7.5%,成为流动性供给的重要来源。
发行规模决定市场天花板
全球总可寻址市场(TAM)分析显示,目前市场存在两大主导者:
- USDT(泰达币):市值约1640亿美元,占稳定币市场份额60%
- USDC(Circle):市值约640亿美元,市场份额约25%
两者合计占据稳定币市场85%的份额,这种双头垄断格局的形成源于机构采用、监管合规,但最关键的是其发行策略。USDT和USDC没有选择单一区块链,而是实现了全链覆盖——从以太坊到波场、Solana、Polygon、雪崩协议等主流公链均有部署。
流动性碎片化困境
当头部稳定币高歌猛进时,其他项目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境遇。新兴稳定币项目大多局限于单链生态(如Base、Solana、Optimism等),虽然它们通常能做好基础工作:合规出入金、抵押品管理、价格锚定等,但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流动性分发却始终是短板。
即使某个新稳定币获得市场认可,其发展上限仍受限于所在区块链的规模。缺乏跨链功能导致这些项目很快触及增长天花板。制约其规模扩张的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用户使用体验的局限性。虽然跨链桥和封装资产能部分解决问题,但这些方案存在操作繁琐、中心化、资本效率低下等缺陷。
核心结论:如果无法实现自由流通,即便开发出技术完善、合规抵押的稳定币也难言成功。
统一跨链流动性解决方案
Avail Nexus提供跨链资产协调层,通过多链流动性路由系统,使稳定币能在保持流动性统一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扩张。这意味着稳定币可以:
- 在网络和应用间无缝流转
- 触达更广泛用户群体,提升总可寻址市场
该方案使稳定币获得原生多链特性,无需在各链重复部署智能合约。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避免流动性碎片化的前提下拓展市场,也无需新建资金池。
1%市场份额的乘数效应
假设2025年推出新稳定币"MyUSD":
方案A:单链部署(以Base链为例)
Base链稳定币总市值约41亿美元,其中USDC占比89%。若MyUSD能占据Base链10%市场份额(约4.1亿美元),这已是极乐观的预期。但问题在于:Base仅占全球稳定币流动性的1%-2%,即便完全占领该链市场,发展空间仍然有限。
方案B:通过Avail Nexus实现跨链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约2730亿美元。仅获取1%市场份额就意味着27.3亿美元流通量:
- 是Base链10%份额的6.5倍
- 是以太坊主网1%份额的2.9倍
通过跨链分发,项目用户群、协议效用和整合范围都将突破单链限制。
开发者核心启示
- 单链部署会将稳定币局限在极小市场范围
- 流动性碎片化是首要风险和瓶颈
- USDT和USDC的成功印证了全链布局的价值
- 利用Avail Nexus等工具可指数级扩大资本触达范围
全球1%的市场份额(27.3亿美元)已是Base链10%份额的6.5倍。突破1%后的想象空间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