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何155种山寨币ETF申请进行中,加密货币牛市仍未启动?

2025-10-24 00:54:16
收藏

在最新加密货币资讯中,分析师Dan Gambardello指出,155项山寨币ETF申请意味着当前市场正处于机构蓄力阶段,这解释了为何加密牛市尚未启动。彭博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监测到涉及35种数字资产的155份加密ETP申请文件,并强调山寨币领域尚未出现前几轮周期中的爆发式增长。

155项加密ETF申请预示机构"圈地运动"

Balchunas披露当前已有追踪35种数字资产的155份加密ETP备案,预计未来12个月将突破200项。这些申请标志着机构产品开发已超越比特币和以太坊,形成"全面抢滩"态势。其中,Solana、比特币和XRP相关申请均超20项,以太坊及一篮子加密ETF产品也突破10项。

分析师Nate回应数据时表示:"基于指数的主动管理型加密ETF极具潜力。传统金融投资者根本无力应对如此多单一币种交易。"

加密ETF的12个月上线周期,恰与《清晰法案》等亲加密立法带来的监管明朗化预期吻合。Gambardello特别提醒投资者分析市场现状时,必须重视这个时间窗口的战略意义。山寨币牛市的延迟启动,显然与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节奏存在协同布局。

比特币巨鲸通过贝莱德ETF吸筹30亿美元

数据显示,比特币巨鲸已向贝莱德IBIT ETF转移30亿美元资金,印证了盘整阶段的持续机构吸筹现象。调查显示投资者现计划将至少20%的比特币转入ETF,部分甚至准备全仓转移。Gambardello强调"巨鲸正在抄底",尤其在10月10日暴跌后出现大规模吸筹。

这位分析师将当前形势称为"伟大的加密资产再分配",描述为"精心设计的洗盘周期,让大资金得以低价收割散户筹码"。他解释本轮周期注定艰难,这正是一直以来分析师反复预警"重大变局将至"的原因。

Gambardello理解投资者的焦躁情绪,但指出"这种局面实属有意为之"。再分配阶段表现为散户在恐慌中抛售,而巨鲸持续囤积——每次下跌都见证"比特币巨鲸的饕餮盛宴"。他同时提到散户的挫败感源自"苦等多年却未见预期中的抛物线牛市"。

加密市场在长期QT中展现韧性

Gambardello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数据叠加至比特币图表,显示加密市场在超预期延长的量化紧缩中保持强势。分析师指出,在这场"极度延长的QT周期"中,比特币呈现"高点更高、低点更高"的走势,与持续压制的市场预期背道而驰。

他认为可能触发量化宽松的因素包括:经济持续疲软、通胀意外回落或突发金融冲击。山寨币总市值图表同样显示,在多年QT政策下仍保持惊人韧性,Gambardello强调"即便所有代币在流动性受限时期都展现出强大支撑力"。

精心设计的再分配延迟山寨币牛市

山寨币领域尚未出现前几轮周期典型的"10-50倍抛物线增长",导致散户情绪低迷。Gambardello坦言:"我们多年积累准备,只为等待上轮牛市的盛况重现...但现实截然不同。"他强调当前是全新周期、全新市场,运行逻辑已彻底改变。

新特征包括:漫长的吸筹期、多次假突破,这让期待传统四年周期的参与者备受煎熬。以太坊现交投于50周均线附近,"3000美元下方仍有可能",暗示进一步下行风险。Gambardello预计加密市场在牛市启动前,可能面临"短期至中期的深度恐慌环境",但即使在关税恐慌中测试200周均线"也并非本轮熊市开端"。

加密牛市延迟启动的三大动因

Gambardello总结出三重要素:首先,机构持续吸筹与散户情绪崩溃形成不对称格局;其次,"重大亲加密立法即将通过"将引入"创新动能与万亿级资金";第三,155+加密ETF申请通道代表尚未完全部署的机构基础设施。

分析师强调当前市场处于"积累与再分配并行的特殊阶段,本轮周期注定艰难"。这种困境实属有意为之,旨在创造洗盘环境,为最终的山寨币牛市奠定基础。QT结束、亲加密立法落地、加密ETF上线与巨鲸吸筹完成的多重因素叠加,正为加密市场即将到来的牛市新时代搭建完美舞台。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