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三家银行通过以太坊实现跨行代币化存款交易
瑞士联合银行、邮政银行和Sygnum银行首次在公有区块链上使用代币化存款完成具有约束力的跨行支付。这项由瑞士银行家协会宣布的试点项目证明,在满足银行合规要求的同时,支付可以即时完成。代币化存款可能对稳定币形成竞争,并重塑全球银行间结算体系。
新型区块链支付模式
该可行性研究允许客户发送代表真实银行存款的区块链代币,实现跨机构交易结算。试验表明,这些数字凭证可以在不依赖传统支付系统的情况下,触发银行间的法定支付。
Sygnum银行产品创新主管托马斯·弗雷指出:"我们的代币化存款可在不同银行间流通,这实现了真正突破。"他特别强调,不同于摩根大通仅限内部使用的代币化方案,该试点采用了许可型以太坊框架,在覆盖对手方风险的同时,确保机构间的合法结算。
法律与监管考量
实验证实,根据瑞士法律,存款代币可作为常规支付指令。这些代币并非创造新货币,而是对银行间借贷关系进行编码。最终结算仍通过瑞士银行间清算系统链下完成,区块链仅作为触发机制。
这种模式引发诸多待解问题:监管机构应如何界定存款代币属性?智能合约故障时的责任归属?链上指令与链下义务冲突时的争议解决机制?
为满足合规要求,试点项目已内置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控制模块,通过制裁筛查和权限管理确保仅限授权人员使用。
市场影响与未来挑战
存款代币可能改变现有银行间结算体系,与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形成竞争或互补关系。相比饱受透明度质疑的稳定币,银行体系内的代币化方案在保持可编程性和即时结算优势的同时,能更好解决监管担忧。
瑞士银行家协会指出,虽然传统支付系统效率卓越,但无法满足智能合约的可编程需求。存款代币有望填补这一空白,未来或可实现即时支付与自动化合约的无缝集成。
但全面推广仍面临操作风险、法律界定和互操作性等挑战,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司法辖区的监管态度、智能合约容错机制,以及全球规模化时的金融稳定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