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价格今日触及11.1万美元 10月黄金同步上涨6%

2025-10-17 02:03:36
收藏

关税冲击致比特币跌破11.1万美元 黄金同期上涨6%

受关税相关头条新闻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影响,比特币(BTC USD)价格今日下跌。此番回调源于短期抛售及资金转向避险资产。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约为111,195美元,14日相对强弱指数(RSI)接近44,MACD柱状图呈现负值,显示近期下跌动能减弱。过去24小时内该代币跌幅达0.73%,周跌幅8.96%,月跌幅4.02%,距125,198美元的历史高点仍有差距。

关税新闻为何引发比特币跳水?

数据分析平台Santiment将此次下跌归因于市场对特朗普总统临时关税威胁的"过度反应"。相关言论冲击风险资产,促使交易者转向对冲工具。跨资产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变:自10月6日起,比特币下跌11.8%,标普500指数回落1.2%,而黄金上涨6.0%,呈现典型的避险模式。

链上数据进一步佐证市场情绪:10月13日至15日期间,短期持有者向交易所转移约56,000枚BTC,这种抛售行为通常出现在市场承压时期。Santiment的支出产出利润率(SOPR)已跌破1.0临界值,该指标反映当日交易盈亏状况,数值低于1表明亏损兑现。历史数据显示,当SOPR持续低于0.975时,往往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性抛售。

$BTC关税冲击下暴跌11.8%至11.1万美元 | 数据来源:Santiment, X

技术指标显示上涨动能减弱

比特币价格跌破3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约116,000美元),通常预示趋势强度衰减。目前价格在200日指数移动平均线(108,000美元)附近徘徊,该均线通过加大近期价格权重来追踪长期趋势方向,多头通常在此区域展开防御以维持上涨趋势。

动能指标持续走弱:RSI维持在44的中性偏低位置,MACD柱状图负值扩大显示看跌动能正在增强。市场结构与这些信号形成共振——跌破30日均线确认短期弱势,而200日均线区域将成为BTC价格图表的下个关键考验。

订单流和已实现亏损数据支持谨慎解读:SOPR低于1.0表明交易者正承受亏损来降低风险敞口。若此压力缓解,市场或将在主要均线附近找到平衡点。即时阻力位位于115,000美元,对应近期跌幅的50%斐波那契回撤位。若日收盘能突破119,000美元(23.6%回撤位),将打破当前看跌格局并打开重返前高的空间。

下周可能改变格局的两大因素

首先,短期持有者行为若恢复正常,交易所流入量减少将缓解已实现亏损压力,从而削弱供应过剩局面,助力价格突破邻近阻力位。其次,宏观情绪若趋于稳定,此前因关税新闻激发的避险需求可能减弱,使比特币与科技股的正相关性重新显现。

交易者需重点关注三个指标:一是108,000美元附近的200日均线支撑,守住该位置将保持长期上涨趋势;二是SOPR能否重返1.0上方,显示盈利回吐而非割肉止损;三是现货与衍生品市场的抛售广度,短期钱包主导的窄幅抛售与全面去杠杆存在本质差异。

斐波那契图谱为BTC价格划定关键节点:115,000美元构成阻力位,有效突破119,000美元将削弱看跌结构。若实现突破,价格或将以阶梯形式而非单边走势测试125,198美元前高。当前RSI处于中间区域,为双向波动留出空间,但MACD负柱仍需动能反转的进一步证据。

跨市场信号仍具参考价值

黄金自10月6日以来6%的涨幅显示对冲需求旺盛,若此买盘降温,风险资产或重获资金青睐。现阶段比特币走势取决于对支撑位的防守及对趋势均线的反应:坚守200日均线上方将有利于市场企稳,而有效收复30日均线则能进一步改善技术面。

在当前阶段,交易者应将价格向115,000-119,000美元的反弹视为供应测试而非新趋势确认。若这些阻力位能在放量情况下突破,比特币(BTC USD)价格图表结构将发生转变。反之,市场或将继续围绕长期均线震荡,以消化短期持有者带来的亏损抛压。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