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收紧上市规则,限制企业转型数字资产财资模式
港交所警告称,若企业被归类为"现金公司",加密货币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港交所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展示实质性、可持续且合规的商业模式。
数字资产财资模式面临严格审查
香港交易所(HKEX)近期加强了对试图转型为数字资产财资公司的上市审核。此前彭博社报道称,亚太地区交易所普遍抵制批准企业转型为加密货币持有实体。港交所明确表示,所有上市申请者必须证明其业务具有可行性、持续性和实质性,而非依赖数字资产储备。
过去一年,数字资产财库(DAT)模式的兴起引发全球关注。这类企业通常持有大量加密货币资产而非经营传统业务。包括港交所在内的多家亚洲交易所已开始质疑该模式是否符合监管标准。
据最新消息,近几个月港交所已对至少五家试图转型为DAT架构的企业提出质询,目前尚未批准任何申请。知情人士透露,交易所重点关注这些企业的运营可持续性,指出持有过量流动资产可能违反上市规则。
区域交易所同步加强监管
港交所将主要持有现金或短期投资的公司归类为"现金公司",这类企业面临停牌或退市风险。该规则旨在防止空壳公司利用上市地位吸引投机资金。港交所发言人重申,每家公司都必须维持"可行且实质性"的运营,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维护市场诚信和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监管机构的担忧源于香港多家上市公司近期转向囤积数字资产的趋势,这可能模糊运营公司与投资基金的界限。在亚太地区,印度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也对批准转型为数字资产持有实体持谨慎态度,反映出对DAT是否真正贡献商业价值的普遍质疑。
加密货币分析师指出,这轮监管收紧标志着数字资产财资模式的转折点。2025年10月初比特币创下12.6万美元历史新高后,许多企业效仿战略,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但随着市场回调,研究机构10X Research估计散户投资者因DAT估值缩水已损失超170亿美元。
日本成为区域例外
东京Presto Research分析师表示,监管政策的可预测性直接影响数字资产财库的运作。尽管亚太地区普遍收紧政策,日本仍是例外——上市公司可自由持有大量数字资产而不违反上市规则。日本交易所集团允许企业公开披露加密货币购买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日本目前以14家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领先亚太地区。其中酒店运营商Metaplanet Inc.持有约33亿美元比特币,但其股价自2025年6月峰值已下跌超70%。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主要指数公司MSCI已提议将DAT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排除在其全球指数外。
随着数字资产行业日趋成熟,交易所正努力在创新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港交所的立场表明,企业采用数字资产必须建立在可信的运营基础上,这一决定凸显监管机构在创新与市场规范间寻求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