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占据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80%份额 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
Hyperliquid目前已控制约80%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份额,展现出对竞争对手的快速碾压态势。但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引发了关于可持续性的担忧——若交易量下滑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核心数据
Hyperliquid已迅速崛起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领域的龙头平台,单日交易量峰值达300亿美元。其由11人组成的精干团队自主开发了专注交易执行的专属区块链,并通过手续费分成机制成功吸引交易者和开发者。
尽管增长迅猛,但验证节点集中、透明度缺陷以及对高交易量的依赖等问题,使其未来发展仍存变数。
爆发式增长
成立仅一年多,据Redstone估算Hyperliquid已掌控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约80%的份额,交易规模堪比中心化交易所。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活动引发了行业对其可持续性的质疑。
联合创始人Jeff Yan(前Hudson River Trading量化分析师、哈佛毕业生)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拒绝风险投资,这一战略选择配合市场时机,使Hyperliquid获得了快于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

2024年初,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还占据约30%的市场交易量。而到年末,其份额已萎缩至7%左右,Hyperliquid则稳定保持65%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oinGecko)。
技术优势
Hyperliquid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卓越的交易执行能力:一键交易、零Gas费、亚秒级订单确认等特性,使其用户体验更接近中心化交易所,成功吸引了零售和机构交易者。
"这个拒绝VC投资的自主开发团队证明,技术卓越性和社区优先的经济模型可以战胜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RedStone
该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HyperBFT共识系统,每秒可处理数十万笔订单并实现亚秒级结算。通过优先确保速度和可靠性,Hyperliquid比同行更快赢得了交易者的信任。
激励机制
平台采用手续费分成模式:新现货市场的创建者可获得最高50%的交易手续费;界面开发者甚至可获得比协议更高的分成比例;永续合约市场的创建者则需与质押者分享收益。
这种机制成功吸引了外部开发者自主构建生态工具,包括跨仓位统一资金管理、资产抵押借贷等功能,形成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增长飞轮。

DefiLlama数据显示,Hyperliquid周交易量超120亿美元,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排名第三,仅次于PancakeSwap和Uniswap。按年化收入计算,其人均创收达1.024亿美元,远超Tether(9300万美元)等行业巨头。
潜在风险
OAK Research与GL Capital联合报告指出:"尽管增长迅猛,但要验证其估值逻辑仍需突破若干关键节点。"
"仅16个验证节点的中心化隐患、代码库透明度不足影响开发者生态。虽然完全掌控基础设施是强大优势,但HLP事件也暴露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
平台对持续高交易量的依赖进一步放大风险。若遭遇长期熊市,可能冲击支撑HYPE生态的代币回购机制。分析师估算HYPE的合理估值区间为32-49美元(现价42美元),当前处于估值区间上限的86%位置。
尽管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但验证节点集中、透明度缺陷、交易量依赖等结构性风险,意味着其发展仍高度受制于内部决策与外部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