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香港推迟稳定币牌照发放,旨在实施更严格标准。
首批牌照将推迟至明年初发放。
香港稳定币申请者面临较高的监管门槛。
香港稳定币监管进程遇阻
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主导的稳定币发牌制度面临监管挑战。尽管原计划于2025年8月实施,但目前尚未颁发任何牌照。
此次延期凸显了关键的监管障碍,不仅影响潜在市场采用度,还可能导致行业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申请者预计最早要到2026年初才能获得批准。
高标准监管成焦点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尚未颁发任何牌照,并呼吁公众保持谨慎。"香港金管局目前未发出任何牌照,"余伟文表示。副局长陈维民证实,由于监管标准较高,并未设定具体发牌数量目标。
目前稳定币牌照的缺位已对潜在申请者产生影响,并延迟了市场准入进程。申请截止日期已延至2025年8月31日,首批批准预计将于明年初完成。
严格储备金要求
高监管门槛着重确保1:1的流动资产储备,这将影响USDT或USDC等稳定币未来在香港的运营模式。受影响的稳定币发行方需证明其每日赎回能力,并在香港保持实体办公场所。
在牌照发放前,ETH、BTC或DeFi生态系统可能持续受到影响。随着香港逐步落实监管框架,这些领域预计将出现变化。副局长陈维民表示:"我们不预期在初期阶段就能实现大规模[稳定币采用]...我们的目标是循序渐进,逐步推动香港的数字化转型。"
全球监管经验借鉴
随着香港逐步实施稳定币框架,预计将在金融、监管和技术层面产生系列变革。该框架借鉴了欧盟MiCA法规和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等全球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