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xUSD脱锚解析:事件始末及对USDe生态的影响

2025-11-07 18:45:55
收藏

xUSD脱锚事件深度解析:机制缺陷与行业启示

事件概述

近期xUSD的脱锚事件引发市场震动,这个被包装成DeFi稳定币的项目实际运作更接近"代币化对冲基金"。项目方Stream Finance披露第三方资产管理人造成约9300万美元亏损后,随即暂停存提款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11日,全球第三大稳定币USDe(Ethena Labs发行的"生息型稳定币")也曾出现严重脱锚,价格一度跌至0.65美元。这两起事件对采用类似"delta中性"架构的稳定币模型(如USDX、USDe等)造成连锁冲击。

事件时间线与关键特征

1)脱锚表现
xUSD设计锚定1美元,但事件曝光后价格从1美元急速跌至0.18美元,跌幅超80%。接受xUSD或其衍生品sUSDX作为抵押品的借贷池同时遭遇挤兑,USDT、USDC等资产被大规模借出。

2)项目方应对
Stream Finance声称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操作亏损,已委托律所调查并暂停资金流动。虽承诺"主动清算剩余流动资产",但初期未提供完整的损失明细和透明度。

3)初步原因
链上数据与第三方分析显示:
- 宣称的TVL与可追溯链上资产严重不符
- 采用递归杠杆/再抵押策略(抵押→借款→再抵押的循环放大风险)
- 极端行情下自动减仓与清算机制失效
- 透明度极低,团队关联地址被怀疑提前转移资产

机制剖析:xUSD为何"脱锚"?

1)对delta中性策略的认知误区
理论上"delta中性"应通过多头抵押与空头对冲抵消风险,但Stream通过多层杠杆和链下策略运作。当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枯竭且第三方管理人亏损时,该策略反而成为负债。

2)递归杠杆与再抵押风险
再抵押指在借贷循环中重复使用质押资产。当抵押品价值下跌或清算延迟,整个架构就会崩塌。ChainCatcher指出,xUSD的抵押借贷规模达到数倍杠杆,且关键地址短时间内借出大量稳定币转至CEX,加剧流动性危机。

3)第三方/链下资产管理缺乏透明
项目宣称5亿美元TVL,但链上可验证资产仅约1.5亿美元。大量关键交易发生在链下,难以验证的外部管理人与资产严重削弱信任。

4)清算机制失灵引发信心崩塌
当部分借贷池无法偿还,抵押品贬值、借款利率飙升(部分池>800%),传统清算流程崩溃。在这种多层负反馈循环下,xUSD生态系统迅速陷入全面信心危机。

对USDe系及同类模型的影响

1)结构相似性与系统性风险
xUSD事件暴露深层问题:这些"创新型"稳定币结构是否只是杠杆循环的变体?xUSD与USDe的关键共性在于依赖衍生品市场空头对冲来抵消波动并制造"无风险收益",而非法币储备或完全透明的链上抵押。

该理论成立需满足:
- 衍生品市场在任何压力下保持充足流动性
- 清算/抵押/资金操作完全透明且响应迅速
xUSD的失败恰恰源于动荡中无法快速再平衡对冲,"delta中性"堆栈反而变成风险放大器。这非孤立事件,而是对结构化稳定币的系统性警示——当稳定性依赖金融工程而非可验证资产时,稳定与信任的平衡极为脆弱。

2)透明度与可信度再审视
xUSD崩盘直接冲击同类设计信誉,USDe系首当其冲。若继续依赖链下管理、杠杆和抵押循环,必须回答:
- 资产能否全链上验证?集中托管或链下对冲将削弱透明度
- 清算机制是否健壮?压力下能否快速平仓?xUSD的双重失效正是导火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USDe强调"去中心化对冲与链上验证",当前对冲仍依赖中心化衍生品场所。若交易所故障、API中断或清算延迟,机制仍可能崩溃——创新并未消除信任中介,只是为其更名。

3)借贷协议的风险暴露测试
另一连锁反应是DeFi借贷风险的全面重估。本次事件中,许多接受sUSDX/xUSD抵押的贷方因缺乏实时清算机制而承担损失。当"稳定币"脱锚,抵押价值坍塌会引发连环清算,足以摧毁协议。

随着USDe在货币市场的扩张,必须正视此风险。在EigenLayer、Pendle等生态中,结构化稳定币常被包装成收益增强型产品("持有稳定币赚取额外收益")。牛市吸引资金,但市场反转时负反馈循环将被放大。简言之,这里的"稳定"并非无风险,而是风险延后与集中。

因此USDe等模型需采取更严格的风控措施:
- 动态抵押率
- 对冲与杠杆的实时监控
- 定期链上/链下资产证明
- 可调用的清算API与借贷市场风险警报
这些将成为严监管与市场质疑下的生存关键。

监管演进与行业逻辑

1)监管定义重构
xUSD事件使监管者重新审视定义问题。传统稳定币(USDT/USDC)有法币储备支撑,可纳入现有框架审计。而结构化稳定币依赖衍生品对冲,稳定性取决于执行与市场条件,更难以分类——是稳定币、结构化票据还是隐蔽基金?(如哥伦比亚商学院Austin Campbell 2023年指出,Ethena的USDe实为结构化产品份额。)

近期美港监管声明显示,对"非传统稳定币"的审查将聚焦:
- 储备透明/可验证性
- 对冲可持续性
- 杠杆放大与跨抵押风险
- 是否误导用户将高风险票据视为"稳定币"
这意味着USDe类模型需提前合规化,持续半黑箱运作将面临下架与信任流失。

2)行业逻辑重构
从行业逻辑看,xUSD非孤立失败,而是对整个结构化稳定币赛道的压力测试——迫使重新定义"稳定":不是不变的收益,而是可控、透明、可预测的风险。

三大教训与前行之路

教训1:透明度才是真正的"抵押品"
无论策略多精妙(标榜"中性"、"资本高效"等),若抵押、流程与清算缺乏透明,风险只会放大。xUSD的问题非单一亏损,而是模型核心的不可验证性。

教训2:链下操作=赤裸的信任测试
DeFi本应无需信任,但当关键资产管理移至链外或第三方,该承诺即被削弱。核心问题非"多少层杠杆",而是"谁在操作"与"可否审计"。

教训3:结构化产品必须尊重流动性周期
即便模型宣称"风险对冲",当波动率飙升、清算阈值触发、借贷池枯竭时,策略本身可能成为助燃剂。xUSD在压力下引发循环清算与流动性真空,加速崩盘。

前行方向:
- 发行方应优先实现链上储备证明、定期审计、抵押多样化与公开杠杆政策
- 借贷协议需审慎评估新型抵押品,避免过度暴露复杂杠杆资产
- 监管方或制定结构化稳定币指引,强制披露抵押池、借贷链与恢复流程

结语

xUSD脱锚不单是某个项目的失败,更是对当前DeFi稳定币架构的警醒。当结构趋复杂、抵押不透明、杠杆多层化时,风险埋藏愈深,崩塌愈剧烈。

对USDe系及同类设计,这既是考验也是机遇。发行方需以透明度、可审计性与合规换取用户信任;协议需以机制设计换取系统稳定。而我们应铭记:稳定币首先是稳定性的承诺。一旦承诺破裂,时间线便不再重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