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合规方有未来:监管条例D如何助力加密货币规模化

2025-07-17 21:20:43
收藏

加密世界的合规觉醒

我在加密领域浸淫多年,曾几何时,连提及"监管"二字都像是一种背叛。我们曾以游离于体系之外为荣——不依赖银行、不受约束、不可阻挡。

狂野创新的代价

这种反叛精神曾点燃创新浪潮。我们不是来寻求许可的,而是要建立无需许可的体系。这种创新带来了无需信任的货币、不可阻挡的代码,以及无需中介的价值交换方式,实现了可编程的自动化执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目睹了缺乏结构的体系急速扩张的后果——没有护栏的系统终将崩塌,最近的市场震荡就是明证。

我们见证了欺诈横行,目睹交易所一夜倾覆。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让散户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些本可避免的诉讼、监管打击和执法行动,无不揭示一个真理:信任不能假定,必须通过真实的制度来建立、赢得和巩固。

被忽视的监管利器:D条例

正因如此,我想探讨一个在社交媒体上鲜少被讨论的话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D条例。虽然网红们不会为此炒作,它也不够炫酷,但可能是加密领域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法律工具之一。

D条例的本质

D条例允许企业在不向SEC注册的情况下向合格投资者募资。这项法律豁免旨在简化融资流程,同时保护投资者权益。在传统金融领域,初创企业广泛采用这种机制;但在加密世界却鲜少涉足。究其原因,在于它要求纪律性——需要验证投资者资质、提交文件、与律师协作,并接受监管监督。

这些正是"快速行动、打破常规"文化极力规避的。或许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

合规的价值重构

在信誉稀缺的加密领域,合规正成为重要竞争优势。选择遵循D条例不是限制创新,而是筛选严肃建设者的过程。它能区分志在长远的团队和追逐短期套利的投机者。

我们在Yellow进行美国代币销售时,就选择了D条例框架。这意味着要与受监管的托管机构合作,核实每位投资者身份,严格按法律要求备案。这不是被迫妥协,而是因为我们坚信:信任的扩展效率远胜于炒作。

监管即杠杆

若希望加密技术超越投机属性,真正融入实体经济,就必须以现有体系的规则参与游戏。这意味着在法律、金融和结构层面与传统系统对接。

D条例虽不完美,却在加密价值观与主流金融体系间架起了桥梁。鉴于美国在全球加密监管演变中的主导地位,参与其监管框架不仅是明智之举,更是必然选择。我们无法永远回避规则,趁现在仍能参与规则制定时主动介入才是上策。如果加密技术要成为更开放、全球化的金融体系支柱,就必须有意识地进化——而D条例,正是这个进程中虽小却关键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