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市公司是在买入比特币,还是仅靠稀释股份获取?

2025-08-07 02:55:57
收藏

英国比特币储备公司Satsuma Technology今日完成2.17亿美元融资。然而这笔资金中过半是以直接捐赠比特币的形式完成,该公司用股权置换这些BTC。通过避免公开市场交易,这类操作难以通过常规的BTC需求指标衡量,并可能导致散户投资者股权稀释。目前尚不清楚多少企业采用这种模式,但可能引发市场不稳定。

隐秘的股权置换

社区流传的传闻显示,许多比特币储备企业并非如投资者想象的那样在公开市场购买BTC。今晨Satsuma Technology公布的2.17亿美元融资公告中,经查证有1.28亿美元来自直接的BTC捐赠,这意味着这些交易并未涉及法币交割。

对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

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多数持有比特币储备的企业,其股价相对BTC净资产都存在显著溢价。如果这些公司无需通过公开市场购买BTC来建立储备,那么所谓的"每股BTC收益率"新基准就可能扭曲市场。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操作被部分观察者类比为"预挖代币"模式——若企业通过股权折价置换BTC,将直接导致散户持股价值稀释。

需要明确的是,Satsuma的新闻稿并未直接承认折价交易。但若其股价短期内上涨,这种操作将事实性构成对未参与融资的散户的不公。这本质上是一种精妙的财务运作,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难下定论。

危险的游戏循环

当前市场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融资→购买BTC→提升每股BTC储备→股价上涨→再次融资。但该模式仅在BTC上涨周期有效,一旦比特币价格剧烈回调,这些企业将面临股权价值缩水,而股东持有的却是已被稀释的股票。

监管文件清晰显示,部分企业通过这种"瞬时"获得BTC所有权的操作,实质上造成了真实的股权稀释。投资者应当注意,与传统估值指标不同,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往往与"每股BTC收益率"这个新基准高度绑定。

风险提示

本文旨在提供客观市场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数字资产市场波动剧烈,请读者务必自行核实事实并咨询专业顾问。我们已更新相关服务条款与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