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元之争:当稳定币异军突起
关于数字美元的构想,人们观点截然不同——有人视其为抗衡中欧的关键举措,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公民自由的严重威胁。
监控疑云
以众议员汤姆·埃默为代表的反对者警告称,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为政府提供监控公民钱包的直接通道。他力推的《反央行数字货币监控法案》已在7月获众议院通过,其核心论点是:缺乏现金级隐私的可编程货币将赋予联邦机构追踪甚至限制日常交易的能力。
但政策专家指出,这种论述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央行数字货币并非千篇一律的产品。"自由计划"研究所负责人希拉·沃伦强调,美联储未经国会批准不得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且隐私功能属于设计选项而非必然结果。用她的话说,华盛顿的诸多言论"更多是政治博弈,而非真实政策风险"。
国际赛道分化
当美国争论不休之际,其他国家已捷足先登。中国数字人民币已投入运营,欧盟和印度正在试点各自版本。这使美国与全球政策主流背道而驰。沃伦补充道,银行间结算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在美国可能具有潜力,但她从不认为零售型数字美元具备现实可行性。
央行数字货币讨论热度减退的原因之一,是稳定币的迅猛崛起。国会近期通过的《GENIUS法案》为美元稳定币建立了监管框架。沃伦认为这可能使央行数字货币变得多余,她将稳定币比作数字经济的"航空燃油",因其在支付、交易和结算领域的高效运作,无需政府另建体系。
真正的隐私威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立法者将央行数字货币塑造成隐私终结者时,更迫切的威胁早已存在。数据饥渴的企业和AI平台正在常态化收集并倒卖个人信息。沃伦举例称,汽车制造商销售车主数据的现实危害,远比尚未问世的央行数字货币更值得警惕。
美国的数字货币争论已成为政府权力博弈的政治舞台。与此同时,私营稳定币填补着市场空白,AI驱动的监控资本主义仍在野蛮生长。无论数字美元最终是否落地,华盛顿的这场角力所揭示的美国政治生态,或许比货币未来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