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将ChatGPT升级为平台:对话中的应用与智能体生态
OpenAI正在将ChatGPT从聊天机器人转变为综合性平台——在这里,应用和自主智能体可以直接在对话中运行。在今日的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发布了两项核心升级,旨在使ChatGPT成为工作和编程的中心枢纽。
应用生态与智能体开发
全新的App SDK允许第三方开发完全交互式应用,用户无需离开聊天窗口即可完成机票预订(Expedia)、图形设计(Canva)或房产查询(Zillow)等操作。同时推出的AgentKit则通过拖拽式界面,让开发者能创建具备自主推理、数据获取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工作流——所有功能均深度集成在OpenAI生态系统中。
"从首届开发者日起,我们就致力于向开发者开放ChatGPT,"Altman在旧金山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今天我们终于实现让开发者在ChatGPT内部构建真实应用的目标。"
平台化战略的深层逻辑
OpenAI的布局策略清晰:既然世界已运行在应用生态之上,就让这些应用在GPT环境中焕发新生。每个"应用"都能响应自然语言指令、调用API并返回结构化结果,使ChatGPT获得类似插件的能力,却无需依赖笨重的插件商店。
这种理念融合了微信小程序和Salesforce AppExchange的双重优势:集中用户注意力、实现第三方服务互操作,最终将ChatGPT转化为"推理操作系统"。但与微信小程序不同,OpenAI的应用存在于更模糊的交互地带——意图取代按钮,提示词替代点击。
开发者机遇与挑战
对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触达2亿用户基数的机会,以及即将推出的"用量分级"和收益分成模式。技术层面,每个应用都通过新的App SDK接入ChatGPT,该工具包处理认证、权限和语义路由等核心功能。
但开放生态也带来经典难题:如何平衡功能扩展与体验一致性?当多个应用能响应同一请求时,调度机制如何设计?苹果和谷歌的经验表明,缺乏严格审核的应用商店终将沦为垃圾信息的温床。
AgentKit:可视化智能体开发平台
该平台包含四大组件:工作流设计的Agent Builder、嵌入式界面的ChatKit、性能测试工具Evals,以及数据连接器Connectors。其可视化界面与开源工具n8n类似,但关键区别在于开发者无法接入其他竞争模型——所有智能体必须基于OpenAI模型运行。
Codex全面开放
OpenAI同时宣布其编程专用模型Codex(基于GPT-5)正式开放。据Altman透露,该工具自2025年8月初以来使用量增长十倍,三周内处理超40万亿token。在Slack等第三方平台,开发者可通过@Codex标签实现任务委派、环境选择与自动代码审查。
组件发布节奏
ChatKit和智能体评估工具已全面开放,Agent Builder处于公测阶段,而支持Dropbox等云端服务的Connectors仅向特定API用户、企业版及教育版开放。平台同时提供Python/JavaScript版Guardrails安全控制库,以及针对o4-mini(正式版)和GPT-5(内测版)的强化微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