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国际清算银行提议对加密货币钱包实施反洗钱合规评分
• 该措施将影响用户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币的流程
• 目前尚未有主要行业人士发表评论
监管新规提案
2025年8月13日,国际清算银行针对非托管加密货币钱包提出反洗钱合规评分机制,这或将重塑全球区块链与金融体系的交互方式。
该提案通过强制执行合规评分可能改变加密货币与中心化系统的交易模式,但截至目前,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波动,也未收到行业领袖的公开回应。
评分机制细节
国际清算银行(BIS)特别为非托管钱包设计的反洗钱评分体系,旨在影响公有区块链与中心化金融系统的衔接。当加密货币资产(包括稳定币)在"出口通道"(尤其是与银行系统接触节点)申请兑换法币时,需参考这套"AML合规诊断评分"。
根据官方公报披露,该方案建议通过追踪交易记录并采用许可名单/拒绝名单机制对钱包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加密货币兑换法币环节的合规性。
行业反应与潜在影响
提案发布后,加密市场暂未出现即时反应,社群意见领袖亦保持沉默。若实施该机制,或将重构加密货币与法币的交易体系。
新规落地后,金融系统可能面临格局调整——交易所需满足更高合规标准,违规者将面临处罚。尽管类似链上分析公司的追踪手段已存在,但此提案意味着可能获得官方强制力。目前BIS尚未公布具体资金支持方案,有待监管机构进一步研讨。
历史参照与流动性隐忧
此前私营部门的钱包追踪技术虽能有效抑制非法活动,但并未直接纳入监管框架。若评分机制导致某些钱包被降级,可能引发资产流动性问题,进而降低加密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