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领域的跨链未来取决于监管准备

2025-09-10 22:34:38
收藏

观点:万维链首席执行官 卢晓明

机构资本尚未过桥——它们正在等待合规守门人

虽然跨链交易曾承诺打造无缝、无边界的加密经济,但每条链上都在筑起监管高墙。欧洲《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旅行规则》等新兴标准已非可选障碍,它们将决定谁能在全球流动性竞赛中存活。

反洗钱盲区持续存在——跨链桥仍是洗钱温床

跨链交易的最大盲点在于反洗钱(AML)监控。加密混币器、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兑换服务和跨链桥已处理了数十亿美元的非法资金流动,最新法证报告显示这些工具涉及超218亿美元的洗钱资产。当资金通过去中心化桥从以太坊转移到Solana时,传统反洗钱分析将失去追踪能力。

许多跨链桥的架构可能导致钱包来源模糊化,破坏跨网络交易追踪。中心化交易所面临实施跨链监控的巨大压力,但跨链桥仍是黑客和洗钱者的首选工具——执法部门难以跟进。

传统反洗钱工具无法适配去中心化桥梁

传统反洗钱工具已跟不上去中心化桥的创新步伐。多数合规解决方案是为具有明确KYC终端的交易所和托管方设计,而去中心化桥协议通常缺乏对手方识别机制,使得《旅行规则》的实施成为公开挑战。

虽然AI分析和智能合约插件能近实时标记可疑钱包集群和资金动向,但这些工具仍依赖IVMS 101等中心化数据收集标准——其预设每笔交易都需经过受监管中介。这与跨链桥和去中心化协议的无许可特性直接冲突,常造成网络间的合规真空。

跨链交易暴露《旅行规则》与司法管辖矛盾

跨链交易暴露出执行《旅行规则》时的深层矛盾。全球监管机构要求加密服务商在超过阈值的转账中包含发起方和接收方信息,但跨链桥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因其去中心化特性,缺乏呈现这些数据的合规逻辑。

欧洲MiCA法规虽建立统一标准,但仅适用于注册虚拟资产服务商和授权平台。美国近期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处罚案例表明执法趋严——数字银行若不合规将面临超2亿美元反洗钱罚款。英国制度则试图将监管范围扩展到注册之外,使DeFi面临更广泛的反洗钱审查。

各司法管辖区反洗钱规则各异,使得追踪跨链资金流变得困难。我们需要开发既能服务无许可去中心化系统,又符合国际监管的解决方案。加密分析服务商若能将工具适配去中心化系统,将迎来重大商业机遇。

DeFi需要更完善的反洗钱桥梁工具

要使受监管的DeFi成为主流选择,必须建立符合反洗钱要求的跨链桥。目前已有少数项目集成反洗钱工具以适应多数司法管辖区,但遗憾的是,真正无需牺牲去中心化理念的合规方案尚未大规模出现。缺乏此类基础设施,DeFi系统将永远无法获得机构青睐。

即便如此,机构参与者已开始试点内置隐私与合规功能的受监管跨链结算。但只有当跨链桥重构服务以嵌入《旅行规则》逻辑时,大规模机构采用才会实现。初创企业的机遇在于将合规服务融入协议设计——随着监管收紧,先行者将抢占市场份额。

自我监管的紧迫性

在监管机构强制推行封闭标准前,去中心化协议自我监管并建立主动合规基础设施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有人认为这将对无许可创新构成生存威胁——但合规正成为获得全球规模和可持续合作的唯一通行证。

对无许可纯粹主义者而言颇具争议的是:跨链合规不仅是监管负担,更是商业必需。观望的机构可能很快将设定采用条件:合规或被排除。虽然有人反对反洗钱规则损害加密的无许可精神,也有人质疑《旅行规则》的反隐私影响会使每座桥成为监控薄弱环节,但市场现实正在改变——各司法管辖区的规则制定正在为机构资本铺路。

忽视跨链合规不仅是风险,更是市场竞争劣势。这个领域的赢家不会把合规视为复选框,而是作为设计原则。这才是DeFi的进化方向——也是机构资本最终跨越桥梁的方式。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