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稳定币成为"金融未来"核心支付工具
贝莱德集团指出,稳定币已站上"金融未来"的核心位置,近期通过的《GENIUS法案》为其作为日常支付工具铺平了道路。在7月28日的研究报告中,贝莱德投资研究院强调,稳定币的发展态势已不可逆转,最新立法更将其定位为支付工具而非投资产品。
立法重塑行业格局
报告将这一判断与《GENIUS法案》直接关联,该法案为支付型稳定币建立了联邦监管框架。研究将稳定币定义为锚定法币并持有储备金的数字代币,同时披露其自2020年以来的迅猛发展——市场规模已达约2500亿美元,约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7%。
报告详解了该法案带来的规则变革:立法明确将稳定币归类为支付手段,禁止账户余额生息,并将发行权限限定于联邦监管银行、部分注册非银行机构及州特许企业。分析认为,这种架构可通过构建跨境美元代币化支付网络,强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不过利息禁令可能抑制银行体系成熟经济体的采用意愿。
储备金管理机制解析
研究特别聚焦储备金管理要求:发行机构需主要持有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及93天内到期的美国国库券。数据显示,泰达币和Circle作为最大买家,持有至少1200亿美元短期国债,约占6万亿未偿国债总额的2%。
即便需求持续增长,研究院预计对国债收益率影响有限,因为资金主要来自同类资产流转,且财政部计划持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全球监管竞赛中的美国策略
报告将美国政策调整置于全球竞争中审视:香港正积极吸引稳定币业务,欧洲则在研究设置防护机制的数字欧元方案。若其他司法管辖区允许生息稳定币或推广央行数字货币,美元在贸易金融中的地位可能面临挑战。但报告指出,美国监管机构未来可通过放开利息限制应对竞争。
在市场影响方面,贝莱德认为稳定币增长对短期国债收益率影响可控,同时将比特币独立归类为特殊收益驱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