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美国证交会批准上市标准 加密货币ETF将成主流

2025-09-08 21:40:44
收藏

观点:加密货币ETF的监管突破与市场前景

多年来,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批准一直是金融监管领域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比特币(BTC)ETF的首批申请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直到2024年初,经过多次拒绝和一场迫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重新考虑的法庭诉讼后,现货比特币ETF才最终在美国获得SEC批准。

监管变革的里程碑

这一漫长历程凸显了数字资产市场面临的监管审慎、政治审查和结构复杂性。而现在仅仅一年后,讨论焦点已发生显著变化。SEC正在考虑纳斯达克、NYSE Arca和Cboe BZX提出的一套提案,旨在为加密货币和大宗商品ETF采用通用上市标准。若获通过,这些规则将使符合条件的基金无需根据SEC第19b-4规则获得定制批准即可上市。

这一变革将使加密货币ETF与传统ETF看齐——后者通过2019年的6c-11规则获得了自己的通用框架。换句话说,加密货币ETF可能终于要从特殊待遇转向主流化。

为何这项改革至关重要

当前加密货币ETF的审批流程繁琐冗长。每份新申请可能需要240天甚至更久,涉及多轮公众意见征询、工作人员审查,往往伴随着长期不确定性。通用上市标准可将时间缩短至60-75天,大幅降低新产品上市门槛。这种效率提升将使行业各个环节受益。

迄今为止,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ETH)ETF通过了监管审批。通用标准可能为与Solana(SOL)、XRP、Dogecoin(DOGE)挂钩的ETF,甚至质押衍生品或主题篮子等创新结构打开大门。通过制定明确的资格标准(例如要求在CFTC监管的期货市场有六个月交易记录),这些提案既能确保只有足够成熟的代符符合条件,又能扩大投资者的选择范围。

构建更安全的投资通道

批评者有时将ETF视为加密货币金融化的工具。但实际上,ETF恰恰提供了监管机构长期要求的透明度、托管保障和监督机制。将数字资产纳入ETF结构意味着更好的信息披露、标准化的创建赎回流程,以及受监管交易所的监督。与离岸交易所或无监管平台相比,这是投资者获取敞口更安全、更透明的途径。

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明确性方面已经落后。欧盟的MiCA框架、香港的许可制度和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方法都为数字资产产品提供了更可预测的发展路径。如果SEC最终确定通用上市标准,将释放出强烈信号:美国要在将数字资产纳入监管市场方面引领而非跟随。

未来展望

SEC可能在2025年9月作出决定。若获批准,交易所或能在年底前上市首批山寨币ETF。这将解决近100份积压申请,并为包括指数基金、主题篮子甚至加密货币与股票/大宗商品混合型ETF在内的创新产品铺平道路。

SEC已打下必要基础。2025年8月,其批准了加密货币ETF的实物创建赎回机制,使其符合商品基金规范并降低成本。该决定表明监管层已认识到运作效率与投资者保护可以并行不悖,通用上市标准将成为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正确监管的重要性

怀疑论者可能辩称加密货币不应获得与传统资产同等待遇。但监管的目的不是评判哪类资产值得存在,而是制定透明、一致的规则来保护投资者并维护市场诚信。

延迟整合只会延续风险。缺乏可获得的受监管产品,投资者将转向安全性较低的渠道,包括托管保障薄弱的交易所、不受美国监管的离岸平台或流动性差的私募渠道。相比之下,ETF将加密货币纳入监管范围,使其能像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受到监控和披露。

保持美国市场创新领先地位

2019年通过的6c-11规则彻底改变了ETF行业,释放创新潜力并降低发行门槛。现在加密货币面临同样机遇。SEC批准通用上市标准并非认可任何特定代币或项目,而是提供可预测的框架,让受监管的交易所和发行方能够明确运作。

加密货币不会消失。问题在于投资者将通过美国市场透明、受监管的产品,还是通过海外不透明结构参与其中。SEC对通用上市标准的决定将直接影响这一答案。若要保持美国作为全球资本市场创新中心的地位,监管机构应当推进这项改革——现在是时候让加密货币ETF完全进入ETF时代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