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美国比特币储备或在90天内耗尽4万枚,挖矿产出恐难填补

2025-09-20 16:16:13
收藏

九十天打造数字诺克斯堡:美国国会启动比特币战略储备计划

美国国会为财政部设定了90天期限,要求其提交关于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及配套托管计划的详细方案。这份编号为H.R. 5166的《2026财年金融服务与一般政府拨款法案》明确规定,财政部需在法案生效后三个月内完成两项核心任务:提交关于战略比特币储备和美国数字资产储备库的可行性报告,以及包含资产负债表处理、罚没基金作用和第三方托管方名单的技术实施方案。

政策框架与市场背景

今年三月发布的行政命令已初步勾勒出储备框架构想。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起美国现货比特币ETF获准实物申购赎回,授权参与者可直接转移比特币而无需现金转换。这一变革显著降低了初级市场摩擦,截至9月17日,美国现货比特币ETF持仓已达131.8万枚BTC,过去30天净流入约20,958枚BTC。

在比特币减产后,每个区块产出约3.125枚BTC(日均450枚),90天政策窗口期的新增供应量约40,500枚。战略储备的核心问题在于:财政部将采取持有、净买入还是出借策略?这将对现有ETF资金池产生叠加效应、保持中立,或是通过向做市商提供借贷来深化订单簿流动性。

政府持币现状与政策杠杆

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取的数据显示,美国法警局目前控制约29,000枚没收比特币。而Arkham情报显示,美国政府各机构实际控制量接近19.8万枚,包括"丝绸之路"案扣押、Bitfinex追回资产等。H.R. 5166特别要求财政部阐明资产转移权限和罚没基金影响,暗示跨部门整合将成为政策变量。

政策选择将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若29,000枚BTC被永久锁定,可交易流通量将立即缩减,而90天内矿工将新增约40,500枚BTC。若整合规模达10万枚,单次流通量缩减将超过三个月的新增供应,可能显著改变大额订单的市场冲击成本。

三种政策情景分析

纯持有策略:将最终罚没的比特币归入指定储备账户,不进行新增购买或出借。学术研究表明,流通量降低会放大同等规模订单的市场冲击,在抛售或逼空行情中导致更大日内滑点。

净买入策略:采用预算中性机制(如使用罚没所得)进行规律性积累。例如每日购入137枚BTC(90天合计12,300枚),可吸收同期近三分之一的矿工产出。结合ETF净流入,这种组合需求可持续超越新增供应。

结构化出借策略:向做市商和ETF授权参与者提供有期限的抵押贷款。虽然不会减少流通量,但能提升订单簿顶端深度,在赎回时通过借贷机制降低强制购买带来的波动。

国际经验与托管架构

德国警方在2024年中抛售约5万枚BTC的案例引发公众对持有策略的讨论,而萨尔瓦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下持续运营国家比特币储备的实践表明,透明披露和严格托管下,加密储备可与传统财政安排共存。菲律宾正在审议的议案则提出分阶段建立10,000枚BTC储备的模板。

美国法警局现有与Coinbase Prime的机构托管合作为技术实施奠定基础。H.R. 5166要求财政部在方案中详细列明第三方托管选项,包括网络安全控制和资产负债表呈现方式。实质问题已从"能否托管"转向"如何构建储备规则和跨部门转移机制"。

市场影响前瞻

当前ETF体系已从流通领域移除超百万枚比特币,实物申购机制进一步降低了未来资金进出的摩擦。若财政部采取大规模整合的纯持有策略,自由流通量下降可能加剧压力时期的实际波动率;而出借策略则可通过增加借贷渠道缓解抛压。即便是小幅度的净买入策略,配合ETF需求也可能形成持续吸收产出的"蓄水池"。

根据国会官网信息,90天倒计时将在法案正式生效后启动。财政部需在此期间完成包含转移权限、罚没基金运作和第三方托管方评估在内的完整方案设计,为美国数字资产战略储备奠定制度基础。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