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的区块链转型为何此刻至关重要
本周,Coin Bureau关注到Vanir Assets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银行间通讯骨干网络SWIFT正致力于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这一讨论迅速引发热议,因为报告特别强调SWIFT会选RIPPLE还是HEDERA?
在全球支付领域的重要地位。随着SWIFT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以及机构开始测试代币化价值流,关于哪种区块链最适合未来支付的讨论变得愈发紧迫。
SWIFT技术革新的关键节点
SWIFT正处于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技术升级中:向ISO 20022标准迁移。这项旨在丰富金融数据并提升互操作性的全球标准,将于2025年11月完成MT/ISO双轨并行阶段。这一转型不仅更新了银行跨境通讯方式,更为整合代币化资产与数字货币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接ISO 20022标准,具备结构化、机器可读支付功能的区块链网络可直接接入全球银行系统。这正是XRP和HBAR在市场上被视为有力竞争者的核心原因。
XRP与HBAR的ISO 20022适配性
Ripple的XRP账本(XRPL)与Hedera Hashgraph均被列为符合ISO 20022数据框架的项目。这种兼容性并非表面功夫,它能最大限度降低传统系统与新型分布式账本技术间的转换摩擦。实践中,这意味着机构采用代币化结算时将获得更快的集成速度和更低的门槛。
XRP的核心设计聚焦即时结算、流动性供给及跨货币桥接。Ripple长期将XRP定位为解决跨境支付中预存资金与流动性短缺的工具——这正是银行与支付提供商持续面临的难题。
HBAR则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其哈希图共识机制带来高吞吐量与可预测费用,而由全球企业组成的治理委员会旨在提供企业级稳定性。Hedera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支付,还包括资产代币化、供应链追踪和小额支付——为寻求超越汇款功能的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SWIFT实验与机构测试进展
虽然市场推测常将此视为竞赛,但SWIFT的公开试验显示情况更为复杂。该组织持续探索代币化与多链互操作性,通过试点项目展示代币化资产如何在许可链与公链间流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试验具有探索性质——SWIFT并未背书任何单一代币,而是研究互操作性与合规性框架。
参与测试的机构正在权衡技术吞吐量之外的因素。监管明晰度、治理结构和成本模型都将影响XRP、HBAR或其他平台是否被纳入未来结算轨道。
未来展望
Coin Bureau引发的热议反映出市场对SWIFT下一步动作的期待。关于Ripple的XRP还是Hedera的HBAR将成为全球支付首选的问题,凸显了两个项目的不同优势:XRP专注于流动性与结算效率,而HBAR采用治理驱动的企业模型。
现实情况可能不会存在单一"赢家"。SWIFT的使命是建立互操作性,XRP与HBAR都有可能在进化的金融生态中扮演角色。当前最令人振奋的是,区块链已不再只是理论实验,而是重塑资金流动未来的重要候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