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HBAR跌破0.2美元关口:Digitap(TAP)借力Visa返现计划实现百万美元突破

2025-11-03 05:34:52
收藏

Hedera(HBAR)艰难突破0.2美元关键阻力位

尽管备受期待的ETF产品已上线,Hedera(HBAR)仍难以突破0.20美元的关键价格关口。这项本被寄予厚望的利好消息未能打动投资者,期待十月行情翻红的持有者正选择割肉止损。



前Hedera投资者转向新兴平台Digitap

部分撤离资金正流向新兴加密平台Digitap($TAP),该平台创建了全球首个"全能银行"系统。本质上,Digitap是一个融合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金融科技型加密银行平台。



三大功能:Digitap如何实现银行业务与加密资产的无缝整合

Digitap的银行应用允许个人和企业在一个账户中同时持有加密资产与法币,支持近乎即时到账的跨境转账服务,且多数情况下手续费低于1%。

该平台不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正在为全球用户创造真实价值:除了隐私意识较强的群体外,还为全球超10亿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成年人提供可选的无KYC账户方案,让"无银行账户"群体首次加入全球金融体系。

通过Digitap发行的Visa支付卡,用户可无缝使用加密资产进行消费。系统会在交易时自动将加密货币转换为当地法币,这意味着在任何接受Visa卡的场所都能使用加密资产支付。



预售突破120万美元:第三轮单价0.0268美元,即将上调至0.0297美元

投资者热情充分体现在Digitap的预售数据中,目前该项目原生代币$TAP的预售金额已突破120万美元。

预售采用分阶段机制,每阶段代币价格递增。当前第三轮售价为0.0268美元,按计划将在本周结束前上调至0.0297美元。

这种设计旨在奖励早期支持者——首轮以0.0125美元购入的代币持有者已实现账面收益翻倍。若当前势头持续,且Digitap能持续吸引受挫的主流加密投资者资金,该代币预计将以0.14美元的价格登陆交易所。



消费返利与通缩机制:$TAP代币的双重价值

2024年Bankrate研究表明,43%的Z世代和45%的千禧世代将消费返利视为最青睐的卡片功能。总体而言,80%年收入超8万美元的美国人和70%婴儿潮世代持有至少一张奖励卡。

Digitap用户每笔消费都能获得$TAP代币奖励。更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其精细机制:平台将50%利润用于代币回购和质押奖励,这意味着卡片使用率提升将直接促进代币流通量减少,可能推动$TAP长期增值。

简言之,Digitap构建了多方受益的闭环生态:用户因奖励机制更愿使用卡片,而消费行为又推动代币需求增长与通缩。



ETF首秀遇冷:HBAR持续受困0.2美元下方

10月29日Canary Capital旗下Hedera ETF在纽交所上市,本意是为代币价格注入活力。这类产品本应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不愿(或不能)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的群体。

但上市当天Hedera价格不升反降,ETF首日跌幅约3%,收盘交易量仅800万美元,远逊于Solana新ETF同期的6500万美元表现。目前代币价格徘徊在0.19美元附近,持续受制于0.20美元阻力墙,且位于50日与200日均线(0.203-0.207美元区间)下方,表明卖方完全掌控市场主动权。



发展路径分野:HBAR陷困境,Digitap凭实际应用崛起

Hedera与Digitap呈现了加密领域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叙事。作为市值前50的老牌项目,Hedera陷入了"买预期卖事实"的典型困局——ETF本应释放价值,结果代币仍被压制在0.2美元下方。

反观Digitap则专注于为普通用户和企业创造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实现加密资产的可消费性与使用奖励机制,该平台在投资者回报与用户体验间找到了理想平衡点。其预售成功与Visa返利计划清晰表明,市场正在向那些能提供日常使用价值与创新解决方案的项目倾斜。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