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正在改写现代股市规则
曾被视作危险的高估值正被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和强劲的企业盈利正在重塑市场预期。十年前看似昂贵的价格,如今可能已成为新的公允价值。投资者正在适应由科技巨头和人工智能共同驱动增长与市场情绪的新时代。
股市估值:高位运行或成常态
标普500指数持续在历史高位附近徘徊,估值水平已堪比互联网泡沫时期。但众多策略师指出,这次情况截然不同。美国银行的Savita Subramanian认为,投资者应将当前的高估值倍数视为"新常态"——这源于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和头部企业稳健的盈利增长。
过去五年间,科技巨头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价值评估体系。虽然相比长期均值,当前指数看似昂贵,但若结合最新趋势调整,溢价幅度将大幅收窄。今天的超级巨头们既能创造可观利润,又能持续创新,这使得高估值比历史泡沫时期更具支撑力。
科技巨头与AI:权力格局的演变
人工智能已将科技巨头从创新小团体转变为全球市场的核心力量。所谓的"七巨头"(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和特斯拉)推动了2023年以来标普500半数以上的涨幅。但动能正在发生转移。
博通、甲骨文和Palantir等新锐正成为AI领域的有力竞争者。甲骨文股价在2025年飙升超75%,其AI云服务需求功不可没;Palantir暴涨135%,成为纳斯达克100指数最佳成分股。随着AI向各行业渗透,投资者的视野已不能局限于最初的七家企业,下一轮市场增长极可能来自这些新星。
超越"七巨头":股指扩容进行时
华尔街正积极回应更广泛的AI热潮。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近期推出"十巨头指数",在原有七家企业基础上新增博通、Palantir和AMD。这种调整预示着AI领导者的多元化趋势。甲骨文强劲的业绩更证明,AI叙事已不再仅是科技巨头的专属故事。
指数编制机构正基于流动性、市值和AI领导力等明确标准,将这种演变正式化。台积电、美光科技和Arista Networks等企业作为AI生态的关键环节,也正获得市场认可。新的市场逻辑正在形成:那些构建AI基础设施的企业,与直接应用AI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AI辐射效应:从软件到半导体
当前AI热潮几乎触及资本市场的每个角落。除科技巨头外,能源、存储和网络设备企业同样受益于激增的需求:Arista Networks主导高速连接领域,美光和西部数据则为AI模型提供芯片与存储支持。
尽管AI领跑者阵营扩大,挑战依然存在。苹果的AI战略遭受质疑,特斯拉则在拥挤的电动车市场艰难前行。但两家公司仍拥有押注长期创新的忠实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OpenAI、Anthropic和SpaceX等关键AI参与者尚未上市,提醒着人们AI机遇的广度远超交易所名录。
策略重构: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选择
高估值常引发泡沫担忧,但历史表明市场往往能在警告声中持续上涨多年。上世纪90年代末,格林斯潘提出"非理性繁荣"演讲后,股市仍经历了相当长的繁荣期。坚守市场的投资者在崩盘前已收获巨额回报。
当下投资者面临相似困境。择时风险极高,而离场可能错失AI驱动的长期增长。随着盈利持续改善和创新边界不断拓展,股市维持高位的时间或远超怀疑者预期。至少在当前阶段,AI仍是核心引擎,而科技巨头与其挑战者们,正共同掌握着方向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