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货币初心再遭重创:巨鲸弃守自托管,转投ETF怀抱

2025-10-22 22:04:12
收藏

比特币自我托管时代或将终结

在税收优惠和机构基础设施改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比特币持有者正将资产转移至受监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可能导致比特币自我托管时代的终结。


重大历史转折

区块链研究主管Martin Hiesboeck指出,近期大量比特币钱包向ETF转移的现象,标志着15年来首次出现自我托管比特币规模的显著下降。"这给最初的加密精神又钉上了一颗钉子",他写道。曾经定义比特币资产的"非托管即非拥有"理念,正在让位于以合规性和财务优化为核心的传统模式。


转变驱动因素

Hiesboeck分析称:"这种转变源于ETF提供的便利性和显著税收优惠,以及大型投资者通过现有财务顾问管理财富并获取更广泛投资/借贷服务的能力。"


机构主导转型

贝莱德的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处于这一变革的前沿。据该公司数字资产负责人透露,该基金已促成价值超30亿美元的巨鲸比特币转换。许多早期采用者现在更青睐通过成熟金融机构管理持仓,同时继续保持对比特币价格波动的敞口。


监管变革加速进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期对规则的修改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转型。新规允许现货比特币ETF进行"实物"申购赎回,使授权参与者能够直接将比特币兑换为ETF份额,而无需触发应税交易。


大额交易者的税务优势

实物赎回结构提供了显著的税务优势。在传统的"现金"ETF中,基金必须出售资产以满足赎回需求,这会触发资本利得税并转嫁给股东。而实物赎回机制允许基金直接转移比特币本身,避免了应税事件,保护投资者免受集体资本利得负担。

Hiesboeck强调:"实物机制通过减少基金出售资产的需求,使ETF结构对长期持有者更具税务效率,从而避免向投资者分配不受欢迎的资本利得。"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