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dYdX到Hyperliquid和SunPerp:链上衍生品的突破之路

2025-09-29 17:14:26
收藏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史:从流动性实验到衍生品枢纽的进化之路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加密市场基础设施的进化史。早期DEX仅是简陋的订单匹配引擎,受制于流动性不足、交互复杂、用户基数有限等困境,在中心化交易所(CEX)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直到2018年Uniswap将自动化做市商(AMM)机制引入加密市场,DEX才真正成为具备独立生命力的赛道。


技术破壁与需求演变

AMM机制的革命性在于降低了流动性供给门槛,使任何人都能成为做市商。但其缺陷同样明显:滑点过高、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专业交易者对复杂工具的需求。随着以太坊Layer2解决方案的成熟,以及跨链桥与链上结算体系的建立,DEX的基础设施逐渐达到可用阶段。

与此同时,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动DEX快速拓展功能边界。2020年DeFi夏季热潮释放了用户对杠杆和衍生品的强烈需求,永续合约由此成为DeFi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在CEX世界,永续合约早已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类别,交易量庞大且用户黏性极强。至此,DEX赛道从"流动性实验"进化为"衍生品枢纽",进入激烈竞逐的快车道。


dYdX与GMX:永续合约DEX的早期探索

永续合约DEX的最早尝试可追溯至2021年的dYdX。作为最早期的链上衍生品项目之一,它采用"链下订单匹配+链上结算"的混合模式,通过StarkEx Layer2网络突破性能瓶颈。dYdX被认为取得了成功,因为它首次证明了"链上期货可行"。但其短板同样显著:订单匹配仍中心化,跨链操作与结构复杂,对交易者并不友好。

2022年GMX提出了另一种方案,采用多资产AMM资金池提供流动性,用户直接与资金池交易。其优势是简单透明,普通用户也能轻松交易期货,同时将永续合约DEX带入真正的去中心化领域。但AMM模式难以提供充足的交易工具,资金池在极端行情下易亏损(暴露GLP风险),限制了其进化空间。

这一阶段的永续合约DEX仍处于试验与探索期。市场虽已认可"去中心化期货"的价值,但在性能、流动性深度和专业性上,仍与CEX相距甚远。


高性能公链与链上订单簿:新一代DEX的崛起

转折点发生在2023-2024年。*DefiLlama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起DEX TVL持续攀升。

新一代项目不再满足于在以太坊或Layer2上拼凑解决方案,而是自建高性能基础设施,提供完全链上匹配体验,性能几乎比肩CEX。龙头项目Hyperliquid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Hyperliquid不仅是一个永续合约DEX,它构建了专属的高性能Layer1区块链,旨在支持所有金融活动,成为链上金融交易的高性能基础设施。其架构分为HyperCore与HyperEVM,HyperCore处理链上订单簿匹配,HyperEVM提供完全兼容的执行环境,由此打造真正开放的链上金融系统——每一笔订单、交易与结算都透明可查,且以超低延迟执行。这正是社区用户称其为"链上版币安"的原因。

此外,Hyperliquid通过社区与KOL的营销造势构建了增长飞轮。在估值逻辑上,它也尝试用传统互联网的用户增长与留存模型诠释DeFi协议价值。

相比之下,Aster则在TGE阶段借助币安显著的资源优势打了一场关键胜仗,走出一条强平台背书的突围路径。凭借"空投-拉盘-造富效应"的战略三板斧,Aster不仅闪电般积累了用户与声量,更从Hyperliquid等竞品处虹吸流动性。产品层面,Aster采取多链入口策略,同时提供专业模式(订单簿)与简化模式(类AMM),并推出"隐藏订单"等功能增强大单执行安全性。这场战役生动展现了加密市场最赤裸的真相——当流量与资本登场时,技术优势永远要退居次席。*DefiLlama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24时,Aster 24小时永续合约交易量达257.72亿美元,超Hyperliquid(100.94亿美元)两倍有余。

如果说Aster彰显了资本与流量的杠杆效应,那么Lighter则代表另一种探索路径。它试图通过交易机制建立差异化,允许LLP(流动性池头寸,类似Hyperliquid的HLP)充当保证金,同时强调零知识证明,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提升透明度与公平性。

至于市场表现,edgeX堪称破纪录选手。2025年9月,它以4947万美元的月总收入创下永续合约DEX收益新纪录,过去30天收益达2046万美元,同比增幅147%。在移动端,edgeX更是一骑绝尘。其v2.9移动端应用融合Privy MPC钱包与CEX级体验,大幅降低DeFi使用门槛,在亚洲市场尤受青睐。

显然,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用户体验与CEX差距的消弭。交易者发现,链上期货交易正变得流畅自如,几乎媲美专业量化环境。随着性能瓶颈缓解与流动性深化,永续合约DEX正脱离试验阶段,成为能真正从CEX市场中分一杯羹的竞争者。


SunPerp的"后发优势"

在Hyperliquid与Aster制造的声浪中,永续合约DEX赛道的竞争已趋白热化。从底层技术到用户体验,从资产覆盖到生态融合,每个协议都在寻找独特的突围路径。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后来者"不意味着被动,反而更像一种刻意为之的战略选择。SunPerp的亮相正值技术成熟度、生态准备度与市场需求三重交汇的关键时刻,以全球视野快速放大战略优势。

闭环生态(即资源整合能力)使其成为加密生态中的枢纽节点而非孤立工具。TRON DAO公链提供底层性能与跨链能力,JustLend DAO、Sun.io等协议处理流动性与结算。这种多维资源的协同,让SunPerp具备从产品体验到生态治理的完整闭环系统,形成推动平台增长的自增强引擎。*数据显示,SunPerp公测第8天用户数已突破7000人,累计交易量超1950万USDT,展现出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与成长性。

极致成本优势与创新激励:提供全市场最低交易费率、"质押领现金"活动与全额Gas费返还组合拳,直击高频交易者的核心痛点,将资金效率与盈利空间提升至行业顶尖水平。未来SunPerp将通过Trade to Earn、Deposit to Earn、积分与排行榜等创新激励,将增长与用户留存紧密绑定。

在永续合约DEX这片红海中,SunPerp像一位"资源雄厚型"参赛者,在启动速度与成长潜力上较竞品具有显著优势。

更重要的是,SunPerp在CeFi与DeFi间取得平衡,将链上透明性、资金效率与成熟风控结合,形成可持续的闭环交易生态。凭借生态整合、精细化体验与战略视野的三重融合,SunPerp不仅仅是一个新诞生的DEX,更是TRON生态的核心金融引擎,具备推动长期增长与市场突破的潜力。


永续合约DEX下半场:生态、用户与长期主义

现阶段,炫酷的技术或低廉的费率已不足以确保胜利,比拼的是生态整合能力、用户体验优化与资金效率的最大化。

SunPerp的入场无疑为永续合约DEX"下半场"带来新视角。其成功关键在于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的创新。展望未来,SunPerp有望在以下维度实现长期增长与市场突破:

1. 生态扩展:进一步整合TRON与外部链上资源,构建跨链流动性,深化多元化用例协作,使SunPerp从单一交易工具升级为生态枢纽

2. 用户增长:从高频交易者基础向外扩展至专业机构与普通用户,通过多层次产品、智能策略与数据工具强化用户黏性

3. 创新驱动:持续优化成本结构与奖励机制,探索衍生品组合、链上杠杆与风险对冲工具等新功能,提升资金效率与平台竞争力

4. 治理与可持续性:利用DAO治理与社区共建机制确保决策透明与用户强参与,建设长期可持续的闭环生态

SunPerp能否真正成长为TRON生态的"金融引擎",甚至进化为跨链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仍需时间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永续合约DEX的下半场早已不止于交易功能的比拼,而是生态位之战——谁能讲好长期故事,整合上下游价值链资源,塑造用户心智,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SunPerp的入场不仅是为赛道增添新选手,更预示着整个行业在协同、创新与想象力驱动下新周期的开始。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