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法案正式生效 金融监管机构称明年初开始发放发行牌照
8月1日,香港历史上首部《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实施,标志着该地区加密货币监管进入新纪元。根据法案规定,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预计将于2026年初开始发放首批稳定币发行商牌照,获牌企业将获准发行与港元、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并在香港地区提供相关服务。
监管框架正式确立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为香港法定货币稳定币发行商建立了许可制度,为区域内有意开展稳定币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框架。路透社最新报道显示,香港金管局向媒体透露,首批稳定币发行牌照预计将在明年年初发放。目前包括京东、渣打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已表示将在法案实施后申请牌照。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强调,尽管市场对牌照的需求旺盛,但首批发放数量将严格控制。该局本周特别提醒行业参与者审慎对待公开声明,避免发表"可能被误解或制造不切实际预期"的言论。
牌照申请细则
金管局确认目前尚未向任何企业发放稳定币牌照。机构可在8月31日前向金管局提出申请意向,正式申请窗口将于9月30日截止。据陈维民介绍,多数机构对发行与港元或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感兴趣,而人民币稳定币则需额外说明具体应用场景及相应资产储备安排。
牌照权益与义务
根据加密新闻此前报道,获得牌照的企业不仅可以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还能在香港地区开展业务,向本地居民提供稳定币服务。新监管框架规定只有持牌发行商才能进行稳定币广告宣传,从源头防范诈骗行为。法律同时要求发行商必须提供1:1储备金证明。
另据消息透露,牌照发放将采用邀请制,金管局将预先评估潜在发行商的资质,确保首批入场的都是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企业。这种审慎的准入机制旨在维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
跨境服务限制
根据《稳定币条例》许可指南,持牌发行商需确保不在禁止特定稳定币交易的司法管辖区发行或提供相关服务。这意味着牌照持有者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用户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从受限地区访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