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桥成2025年洗钱新宠:上半年转移赃款超15亿美元
2025年初,跨链桥已取代传统混币器成为黑客洗白赃款的主要工具,转移被盗资金超15亿美元。相较于Tornado Cash等混币器,其速度优势、流动性及较宽松的监管审查使其在隐匿资产来源方面更具吸引力。
数据概览
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黑客攻击创历史新高:119起安全事件造成超30亿美元损失,较2024年全年总额已高出50%。黑客转移资金速度前所未有,往往通过跨链桥而非混币器洗钱,部分赃款在事件公开前数分钟内已完成隐匿。中心化交易所仍是主要变现渠道,追回资金比例有限,大部分赃款或被快速洗白,或处于待转移状态。
黑客攻击进入"秒级洗钱"时代
2025上半年成为加密货币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时期之一。据Global Ledger最新报告显示,119起独立攻击事件累计损失超30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总量激增50%以上。
更令人警惕的是资金转移速度——2025上半年黑客通过跨链桥洗钱规模是混币器的4.4倍 | 数据来源:Global Ledger报告指出:"攻击者动作越来越快,常在事件曝光前完成洗钱"。某案例中,赃款转移全程仅耗时4秒,相当于为攻击者赢得"眨眼间"的先机。这种速度使现有预警系统和监管机构难以及时干预。
赃款流转三大特征
分析师通过时间轴拆解,总结出被盗资产处理的三大关键模式:转移速度、滞留时长及最常利用的加密生态环节。"掌握这些时间规律有助于提前识别可疑活动,压缩黑客洗钱时间窗。这不仅关乎事后应对,更需预判下一步行动。"
跨链桥为何取代混币器?
最显著的发现莫过于黑客洗钱手段的转变。跨链协议(即跨链桥)已成为隐匿赃款来源的首选工具。2025上半年,超15亿美元(占比50.1%)被盗资产通过跨链桥转移,远超流向混币器的3.39亿美元(约11%)。不过混币器仍出现在半数攻击事件中。
Global Ledger指出,跨链协议功能"被非法分子高度利用,成为模糊赃款来源的关键工具"。报告认为跨链桥取代混币器成为洗钱首选,主要归因于"速度优势、流动性及较低的监管压力"。
曾作为黑客洗钱标准的混币器(如Tornado Cash通过资金混合切断可追溯性)正让位于跨链桥——后者支持资产在不同区块链网络间快速转移,提供更迅捷的资金流动通道和多元流动性池入口,使黑客能快速转移大额资金并增加执法部门追踪难度。
中心化交易所仍是终极提款机
另一关键发现涉及赃款最终流向。约4.53亿美元(占比15%)被盗资产流入中心化交易所,分析师认为这些平台"极可能用于进一步变现"。相比之下,去中心化金融平台仅吸收约1.7亿美元(5.6%),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
尽管DeFi应用锁仓总量快速增长,报告强调中心化平台仍是洗钱主要出口,表明DeFi协议尚未取代传统交易所成为黑客将加密资产兑换法币或低追踪性资产的首选。
追回率不足5%的残酷现实
资金追偿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总被盗金额中,仅3.79亿美元(近13%)被冻结或销毁,这主要归功于协同执法行动或安全措施。而自愿返还比例更低,仅1.4亿美元(4.6%)。
Global Ledger指出,执法行动虽有一定效果,"但自愿归还仍属罕见",强调"大部分追回仍依赖快速干预,而非攻击者善意"。
与时间赛跑的困局
最严峻的发现在于攻击者的行动速度。近1/4黑客事件中,赃款在公开披露前已完成全流程洗白,导致执法部门错失追踪冻结时机。从盗取到最终沉淀的最快洗钱记录仅为2分57秒,堪称"电光石火"。68.1%的黑客攻击存在资金预转移现象 | 数据来源:Global Ledger
"速度已成为新型危险武器,"报告警告称,最快赃款转移速度"比预警系统反应快75倍以上"。资金一旦开始流动,追踪线索可能在数小时甚至几分钟内中断。攻击者显然深谙此道:超30%案例中,非法分子在钱包首次异动后24小时内即完成洗钱。
截至研究报告发布时,16亿美元(占总损失53.6%)尚未动用,这些资金要么静止未动,要么转移途中停滞。报告认为部分金额"可能仍在洗钱流程中,攻击者或在等待风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