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已步入成熟阶段
近期发布的《比特币关键点报告》中的成本基础集群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5年10月,超过三分之一的流通比特币供应量的成本基础超过75,000美元,其中11.5%的比特币购买价格甚至突破110,000美元。
市场结构深度演变
昔日散户疯狂定投或追涨杀跌的初级行为已成过去式。当前高价区间出现的密集持仓,正是大资金无视美元计价持续涌入的直接结果。若计入比特币背后存储的价值总量,美元计价体系将更加倾斜——34.5%的比特币供应量获取成本已超过75,000美元门槛。
若按链上最后一次移动价格计算,数据更为惊人:34.7%的供应量(约691万枚比特币)成本基础超过75,000美元,占存储价值总量的70%。这已非简单的"激光眼"网络迷因,而是真实的信心印证。当三分之二比特币"投资财富"的基准线锚定在75,000美元上方,意味着市场已集体将六位数价格视作新常态。
机构资金重塑供应格局
若仍认为本轮周期由散户狂热驱动,需彻底转变认知。比特币ETF的疯狂涌入与企业财政配置已根本性改变游戏规则。正如报告所示:当贝莱德IBIT ETF仅用227个交易日就成为最快突破500亿美元管理规模的ETF时,比特币的"边缘资产"标签便永久褪去。
机构与企业买盘正在不断构筑价格底线。曾经看似超买的70,000美元区间,如今已成为长期资本的集结地。
震荡整合中的新市场结构
"锯齿式盘整"现象(本轮牛市特有的数月横向震荡)具有深层意义。报告精准指出:大型积累者从不恐慌抛售,他们分段建仓、吸收流动性冲击,并夯实新价格平台。
就连比特币历史上著名的剧烈波动也暂时驯服。自2023年起,实际波动率稳定在35-60区间,不及前几轮周期峰值的一半。这正是华尔街效应的直接体现——随着机构兴趣扩张,"精密波动捕获策略"的实施空间同步扩大。
市场情绪与供应信心
仍将比特币视为高风险赌注的观察者应注意:报告显示比特币已实现市值近日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个被视作"真实信任投票"的指标,反映了投资者对协议存储价值的认可。
比特币长期持有者当前坐拥1.3万亿美元未实现利润,平均投资者浮盈达成本基础的230%。如此厚的安全垫,无声诉说着市场情绪的质变。
六位数价格成为新基准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六位数的比特币价格已获得普遍适应性。报告同时指出,比特币供应方的组成正变得空前复杂,需要综合考量ETF、现货交易所、上市公司、私营企业、主权国家以及最懂比特币的个体持有者等多重维度。
7.5万美元底部与数万亿美元级信心的时代,已从辩论命题转变为链上可验证的现实。对投资者、交易者与旁观者而言,是时候适应这个新的高度坐标系——关键点位正在成为发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