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机构追求实质,合规加密收益成赢家

2025-10-28 22:19:15
收藏

观点:收益质量决定行业未来

在利润率压缩、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收益不再是可选项,而成为必需品。但这种淘金热心态掩盖了一个决定行业未来的关键事实:并非所有收益都具有同等价值。市场对表面回报率的执着正将机构推向灾难性损失的边缘。


表象之下的风险

表面上行业充满机遇:协议宣传两位数回报率,中心化平台兜售简易"收益"产品,市场承诺即时连接借款人。但对严肃机构而言,这些披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区分受托责任与不可接受风险的基本门槛。


MiCA暴露监管缺口

欧洲《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带来了结构性变革。首次允许数字资产公司在欧盟单一市场获得提供投资组合管理和收益服务的授权,包括去中心化金融策略。这种监管明确性至关重要,因为MiCA不仅是合规选项,更是机构要求的最低门槛。然而目前大多数加密收益提供商仍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使机构面临可能代价高昂的合规缺口。


"设置即遗忘"的隐性成本

多数加密收益产品的根本问题在于其风险管理方式。自助平台将关键决策推给缺乏专业评估能力的客户,要求财务部门和投资者自行选择交易对手、资金池或策略——这显然无法满足董事会、风控委员会和监管机构对资产托管、交易对手风险等基本问题的质询要求。

这种模式营造了危险的简单假象。在友好界面和诱人年化收益率(APY)背后,是大多数机构无法充分评估的智能合约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约束的复杂网络,导致许多机构不知不觉承担了传统风控框架下不可接受的风险敞口。


APY的幻觉

最危险的误解莫过于认为更高APY自动意味着更优产品。许多提供商利用这点,宣传看似优于保守替代方案的双位数回报。这些华丽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未经验证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未经市场考验的智能合约、可能瞬间消失的代币激励以及高杠杆。这些正是导致前几轮市场周期重大损失的关键因素,对向董事会、监管机构和股东负责的机构而言完全不可接受。


机构级收益框架

"收益质量参差不齐"应成为机构评估数字资产收益机会的准则。缺乏透明度的收益等于投机,缺乏监管的收益意味着无缓冲的风险敞口,缺乏适当风险管理的收益将成为负债而非资产。真正的机构级收益需要合规性、运营透明度和成熟风险管理能力的结合——这些特质目前仍属稀缺。


监管清算时刻

随着MiCA在欧洲生效,加密收益行业面临监管分水岭。欧洲机构将日益要求符合新标准的服务,推动市场形成对合规许可、透明风险披露和机构级运营实践的需求。这种监管明确性可能加速行业整合,那些早期投资合规建设而非单纯营销APY的提供商将成为赢家。


必然的进化

数字资产正进入机构采用新阶段。收益生成必须相应进化。机构的选择不再是高APY与低APY之间,而是可持续合规收益与营销噱头之间的抉择。这种向机构标准的进化既不可避免又十分必要。随着市场成熟,存活下来的提供商将明白:对于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收益质量参差不齐,生成收益的提供商同样如此。

随着加密资产更深融入机构投资组合,对收益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将属于特定类型的提供商——那些提供兼具吸引力、可辩护性、合规性,并建立在透明风险管理原则基础上的收益方案的机构。市场正在沿此方向分化,其影响将重塑整个加密收益格局。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