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Tiger Research撰写,通过分析Ventuals、Jarsy和PreStocks等案例,探讨代币化如何降低Pre-IPO股权市场的投资门槛。
核心摘要
尽管私募股权市场回报丰厚,但散户投资者仍难以参与,该市场主要服务于机构和高净值人群。
代币化技术有望解决传统金融体系在流动性、准入便利性等方面的局限,但仍面临法律与技术层面的重大挑战。
Ventuals、Zoshi、FreeStock等项目正探索差异化的私募股权代币化方案。这些早期尝试显示出降低市场结构性壁垒的潜力。
1. 私募股权的诱惑——与普通人无关
如何投资SpaceX或OpenAI?作为非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对多数投资者而言遥不可及。散户几乎没有任何参与渠道——投资机会通常只在IPO后出现。
问题的核心在于,普通投资者被排除在私募市场创造的高额回报之外。
过去25年间,私募市场创造的价值约为公开市场的三倍。
这源于两个结构性因素:首先,私募公司融资过程高度敏感,交易通常流向知名机构投资者;其次,私募资本市场的壮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许多公司无需上市即可募集数十亿美元。
OpenAI典型案例:2024年10月通过Thrive Capital、微软、英伟达等机构融资66亿美元;2025年3月又获软银领投的400亿美元融资,创私募融资纪录。
现行体系导致高增长机会的获取不平等日益加剧。
2. 平等准入——代币化能打破结构壁垒吗?
代币化能否真正解决私募股权市场的结构性不平等?
表面看,该模式颇具吸引力:将现实资产转化为数字代币,实现碎片化所有权并支持全球市场24/7交易。但本质上,这只是将Pre-IPO股权等现有资产重新包装。
传统金融已存在改善准入的解决方案。
例如韩国Dunamu的Ustockplus、美国的Forge等平台,允许散户在现有监管框架下交易非上市股票。
代币化的差异优势在于市场结构:传统平台采用P2P撮合模式,依赖买卖双方匹配,存在流动性低、价格发现不足等问题。而代币化资产若登陆CEX/DEX,可通过流动性池或做市商提供持续交易对手方,提升定价效率。
此外,智能合约能实现股息自动分配、条件化交易等传统系统无法支持的功能,创造兼具灵活性与透明度的新型金融工具。
3. Pre-IPO股权代币化的实践项目
3.1 Ventuals
采用永续合约结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持有标的资产即可进行衍生品交易。
其定价模型独特:将公司总估值除以10亿作为代币价格(如OpenAI估值350亿美元时,vOAI代币价格为350美元)。但该模式高度依赖预言机,而私募公司估值数据不透明,可能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
3.2 Jarsy
采用1:1资产锚定模式,直接收购Pre-IPO股票并发行对应代币。
最低投资额仅10美元,非美国投资者无资质要求。但每家公司持仓规模有限(如SpaceX持仓约67万美元),小额卖单即可引发价格剧烈波动。资产锚定模式虽稳定,却制约了扩展速度。
3.3 PreStocks
同样采用1:1资产支持模式,目前已支持22支Pre-IPO股票交易。
基于Solana链构建,通过与Jupiter等DEX集成实现24/7即时结算。但未公开详细的持仓验证文件,且对美国等主要司法管辖区用户限制访问。
4. Pre-IPO股权代币化的现存障碍
当前市场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1) 监管不确定性:多数司法管辖区缺乏明确的代币化证券法律框架;
2) 企业抵制:如OpenAI公开反对Robinhood的代币化服务,强调对股东名册控制的重视;
3) 技术复杂性:包括现实资产与代币的可靠锚定、跨境合规等问题。
尽管存在限制,市场参与者仍在积极突破。Robinhood计划年底前将代币化资产扩展至数千种,Ventuals等项目也持续推进差异化解决方案。代币化为私募股权民主化提供了可能路径,但整个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