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加密货币投资者和建设者普遍信奉"胖协议理论"
该理论认为,绝大多数价值将沉淀在底层协议(如以太坊、Solana或比特币),而非构建其上的应用。根据这一观点,协议代币攫取了费用、流动性和投资者关注的主要份额,而dApp则陷入低利润的生存竞争中。
新兴叙事:胖应用或成未来
一种新观点正悄然兴起:价值未必全部流向底层,那些能够持续为自身捕获价值的"胖应用"正在崭露头角。这类应用不仅依托底层协议运行,更能通过交易量、用户留存、生态引力甚至类协议功能实现价值沉淀。
分析师们开始探讨所谓的"胖应用理论",认为像Uniswap、Maker和Aave这类应用可能变得与其底层区块链同等重要。有机构甚至在近期报告中明确区分了"胖协议"与"胖应用"的概念。若趋势延续,应用与协议间的界限或将持续模糊。
Zypto:胖应用时代的先行者
Zypto应用正成为加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潜在胖应用案例。与传统单一功能产品不同,Zypto通过垂直整合实现了多维价值捕获:
- 全功能DeFi钱包支持24,000+资产
- 跨主流公链和稳定币的多链兑换
- 130+法币出入金通道
- 交易限额超百万美元的加密卡
- 面向商户的加密支付网关
- 账单支付/礼品卡/手机充值等实体服务
- 基于恒星网络的USDC-现金双向兑换
- 通过金钥卡实现的冷存储安全
- 多层级的ZYP奖励体系
这些独立功能在Zypto中被有机整合——用户无论是申领卡片、进行兑换还是使用USDC兑现,都会强化应用的价值沉淀能力,这正是胖应用的核心特征。
胖应用会取代协议吗?
现阶段断言胖应用理论将颠覆胖协议为时尚早。但随着更多应用开始沉淀实质性流动性、收益和长期用户,下一周期很可能会出现应用与底层链平分秋色的局面。部分研究机构认为,这种转变可能标志着协议与应用间价值分配的根本性转折。
对建设者和投资者的启示很明确:不应仅关注"这个应用基于什么协议构建",更要思考"这个应用自身能捕获多少价值"。Zypto的实践为研究胖应用如何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多维价值留存提供了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