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发布代币化金融产品监管新规
推动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并重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于2月20日公布了针对授权机构销售和分销代币化金融产品的全面监管标准。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创新的同时,确保在快速发展的代币化领域内实现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代币化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或类似系统,将现实世界资产(RWA)进行数字化呈现。
监管框架适用范围明确
新规明确了代币化产品的监管范围,明确排除了已受《证券及期货条例》以及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和香港金管局特定法规监管的产品。此举是对代币化技术及其在金融领域应用快速发展的回应。近几个月来,香港对Web3技术的态度日益开放,并致力于为该领域实施全面的监管规则。
监管原则与要求
监管通知确立了明确的原则,即鉴于代币化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具有可比较的条款、特征和风险,现有规则和保护措施应同样适用于代币化产品。这包括不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结构性投资产品和代币化贵金属,同时明确表示该通知不涵盖稳定币。
为确保授权机构遵守这些标准,香港金管局要求机构在向客户提供代币化产品前进行彻底的尽职调查。这包括了解产品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持续的尽职调查以适应任何变化。机构还必须对参与代币化过程的发行人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尽职调查,评估其经验、业绩记录以及与代币化安排相关的风险。
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
在产品及风险披露方面,机构需要以客户最佳利益行事,充分披露与代币化产品相关的关键条款、特征和风险。这包括与底层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网络相关的风险、潜在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以及DLT网络上所有权和交易最终性的法律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香港金管局强调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授权机构必须建立适当的政策、程序、系统和控制措施,以识别和缓解与代币化产品销售和分销相关的风险。这包括涵盖政策、内部控制、投诉处理、合规、内部审计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同时,为代币化产品提供托管服务的机构必须遵守香港金管局对数字资产托管的预期标准,确保这些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