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Pumpius(@pumpius)发布系列推文,指控币安正通过刻意施加巨额抛压来操纵XRP市值。他援引近期交易数据指出,图表上出现的集中抛售、流动性突然枯竭以及剧烈下跌行情,均表明存在协同操作而非市场自发行为。其核心论点是币安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收割散户基础上,包括抢先交易、刷量虚增交易额、操纵资金费率以及向用户转嫁代币抛售压力。币安正在抛售$XRP巨额卖压。流动性瞬间蒸发。图表全线飘红。但普通投资者尚未意识到:币安不仅是在抛售加密货币,更在系统性打压XRP价格。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
为何选择XRP作为目标
Pumpius在推文中强调,币安针对XRP的压制行为源于该资产对其流动性依赖型商业模式的威胁。他指出XRP并非投机型模因代币,而是作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存在——若其应用场景按设计扩展,可能取代币安等交易所经营多年的流动性资金池,进而动摇交易所在全球流动性供给中的地位并颠覆其盈利模式。
压制行动的时机选择
Pumpius揭示出某种规律性模式:每当瑞波公司取得进展(包括开通新支付通道、建立机构合作或获得法律明确性时),币安便会同步增强抛压以抑制价格上涨。他认为这种精准同步的操作旨在强化市场将XRP视为普通山寨币的认知,而非独特的结算资产。尽管推文未提供具体市场数据或技术分析,但其指出币安抛售行为的时机协调性已超出偶然范畴。
背后的利益集团
除币安外,Pumpius暗示其他势力同样受益于XRP价格压制:包括与中国相关的投资者、SWIFT网络关联实体及离岸金融渠道。这些利益方担忧XRP的公开账本追踪特性可能打破传统跨境结算中的不透明资金流动体系,因而存在通过间接影响遏制其发展的动机。
基本面与市场表现的背离
该系列推文特别对比了XRP的强劲基本面与人为压制下的市场表现:瑞波与美国SEC诉讼接近收官、可能获批银行牌照的监管动向、XRP账本上锚定身份与基因组数据的dnaprotocol.org项目、日阿支付通道的启用等实际应用进展,均未能在价格中得到体现——Pumpius将此归因于币安及相关方的联合施压。
自我托管与去中心化效应
Pumpius进一步指出,币安的行动正在产生反效果:每次交易所施加显著抛压,便有更多XRP持有者将代币转入自我托管钱包。这种趋势客观上增强了网络的去中心化属性,降低了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为XRP向实用型结算资产的转型奠定基础——未来基于实际需求的价值流动终将超越投机交易的主导地位。
推文最终断言,币安的压制策略本质上是自毁长城。虽然价格操纵短期可能收效,但无法改变XRP作为结算型资产的长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