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取缔130家无牌加密平台 查获1670万美元数字资产
哈萨克斯坦金融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洗钱专项行动期间,已终止130家无执照加密货币平台的运营,并没收价值1670万美元的数字资产。
监管框架与执法成果
金融监测机构副主席凯拉特·比扎诺夫在政府简报会上披露,根据国内法律规定,加密货币交易仅限持有阿斯塔纳金融服务管理局颁发牌照,且与传统银行系统保持对接的平台开展。监测人员同时捣毁了81个专门从事加密货币现金兑换的地下网络,这些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4300万美元。
金融系统漏洞与应对措施
比扎诺夫指出现金金融体系存在持续漏洞,犯罪分子利用虚假身份注册的银行卡为匿名双方提供难以追踪的资金转移服务。统计期间全国ATM取现金额达2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亿美元,ATM机仍是系统关键薄弱环节。
当局已采取严格管控机制,规定支付卡充值超过913美元即触发政府数据库身份核验和移动端认证。根据规定,金融机构须保存ATM监控录像六个月,监管机构正计划对所有现金交易实施生物识别认证、人脸识别和指纹扫描的强制要求。
专家观点:平衡安全与隐私
网络安全犯罪顾问大卫·世贤·白克对此评价称,该举措堪称"将实体身份与财务透明度挂钩的最大胆实验之一"。他表示:"理论上这能遏制冒名行为并使合规可量化",但警告若缺乏适当监督,此类系统可能"异化为监控工具"。
白克强调实施类似系统的国家"必须审慎权衡比例原则——确保反犯罪目标不会侵蚀公民隐私权,或建立可能被滥用的永久性生物特征数据库"。他解释道:"运用得当,生物识别技术能增强数字信任;若被滥用,或将导致全民财务透明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