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市场“新补贴大战”如火如荼:从外卖式补贴逻辑到加密投资竞赛的全景对比

2025-09-11 15:50:53
收藏

盛夏外卖平台激战重演 加密市场掀起"补贴大战"

去年夏天,中国大陆外卖平台掀起疯狂补贴战。平台优惠券叠加折扣后,一杯奶茶仅需几元甚至免费。多家外卖平台通过巨额补贴争夺用户、培养消费习惯,从而实现规模扩张。如今,同样的策略正在加密投资领域重演——加密货币的"补贴战争"正式打响。

近日,HTX全球顾问孙宇晨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公开谈及高收益加密投资。他明确表示"高利息100%由平台补贴",并强调"毫无疑问我们能够承担这些补贴"。这番表态无疑点燃了加密交易平台间的疯狂圈地竞争。在比特币诞生15年后的今天,头部加密交易平台再次陷入新一轮深度较量。


加密市场"外卖大战":高收益补贴背后的圈地逻辑

纵观几家头部交易平台的公开产品,高收益投资已成为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武器。这些加密平台复制外卖大战的商业逻辑:先用补贴吸引用户和资金,做大流动性规模,再通过资金沉淀和生态建设构筑长期优势。

从宏观布局看,几乎所有主流平台都已入场。无论是P2P服务、理财产品、现货交易还是合约交易,平台都在采用全方位战术组合——从拉新获客到唤醒存量,从资金留存到提升交易。仅以理财板块为例:币安通过阶梯利率和锁仓产品吸引大额资金;OKX推出180天定期产品高息专区;KuCoin侧重中长线存款方案;Bybit在稳定币和BTC上提供适中收益;HTX则选择直接补贴高收益活期产品快速打开市场。虽然策略各异,核心逻辑却高度一致:用利息补贴抢夺用户和流动性。

这种模式具有经济合理性——加密交易平台与外卖、打车平台相似,用户和资金规模越大,订单厚度越深,产品供给越丰富,最终形成正向循环。烧钱获客并非盲目,而是对未来市场份额的提前投资。当用户资金沉淀并形成使用习惯后,转换成本将大幅提升。后续的交易、投资、借贷等服务都能在生态内无缝衔接,为平台和用户锁定长期价值。


如何构建差异化补贴优势?以HTX理财为例

在当前加密平台补贴战中,各竞争者都在通过特色策略建立差异化优势。通过具体币种利率的跨平台对比就能清晰发现:以HTX活期理财的ETH产品为例,其0-0.2ETH区间的利率折算年化高达6%,显著优于币安的1.47%和Bybit的0.8%。OKX同区间最高可达5%,但需要180天锁仓。相比之下,HTX不仅收益率更高,补贴资产覆盖面也更广——从USDT、USDD等稳定币,到ETH、BTC、XRP等主流币,再到DOGE、SHIB等山寨币,乃至TRUMP等小众币种,HTX显然为更广泛的加密资产提供了赚息机会。

HTX除高收益外的差异化优势:

• 丰富资产覆盖与持续上新:相比其他平台,HTX理财支持的加密资产种类更丰富,不仅涵盖主流币和稳定币,还包括新兴项目代币。平台保持每周上线新币理财产品的节奏,无论保守型稳定币持有者还是新资产投机爱好者都能找到合适选择。

• 高灵活性零门槛:HTX多款高收益活期产品(如USDC、USD1、USDD、TRUMP等)无需长期锁仓,零起投门槛且不设申购上限,支持随存随取,相比有固定期限约束的平台资金效率更高。

• 透明安全背书:HTX在收益与灵活性之外补充透明度优势,每月发布默克尔树储备金证明(PoR),且连续三年保持100%及以上储备金率,为用户资金安全与可兑付性提供强力保障。


高收益补贴之外的长期价值

虽然外界存在补贴能否持续的疑虑,但互联网外卖补贴战的经验表明,这种竞争逻辑短期内不会消失。对交易所而言,高收益补贴仅是获客手段,真正的价值在于资金沉淀后用户的交易行为,以及平台生态的持续成长。

高收益理财产品绝非简单的"撒钱"行为,它本质上是加密行业竞争格局演进的一个缩影。从互联网外卖到加密金融,补贴战争归根结底是用户获取与市场份额扩张之战。凭借更优的利率水平、更广的资产覆盖和更灵活的产品设计,HTX正在加密投资领域构筑差异化竞争力。

加密市场这场"新外卖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