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埃里克·特朗普高呼"抄底"比特币,但八月魔咒会否再度应验?

2025-08-04 21:41:06
收藏

比特币跌破关键支撑位 特朗普呼吁"逢低买入"

过去几天,比特币跌破11.7万-12万美元关键区间,连续三日累计下跌约3.8%。这一走势引发了埃里克·特朗普的"逢低吸纳"建议。今年2月当比特币跌破9万美元时,他就曾发表类似观点,但随后反弹未能持续,在杠杆多头平仓压力下BTC最终跌至7.7万美元。


八月历史走势:减半年份表现分化

回溯历史数据,八月对比特币并非"友好月份"。过去12个八月中有约60%出现月度负收益,形成"强势七月后八月盘整"的季节性规律。然而在减半次年(2013、2017、2021年),BTC八月均实现两位数涨幅。专家解释,这些年份因供应缩减、需求回升形成原生上涨动能。埃里克·特朗普此次建议正是基于2024同为减半年的历史规律,但部分专家指出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

当前市场环境:ETF资金外流与宏观压力

比特币ETF近期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单日净流出超8亿美元,创下今年来最差季度表现。这让人想起2月那次失败的"逢低买入"号召——当时价格短暂反弹后迅速反转,最终因杠杆清算跌至7.7万美元。

同时宏观压力持续累积:贸易关税、劳动力成本高企及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都在压制风险资产。这些因素使得八月更可能呈现盘整而非上涨态势。12万-12.5万美元阻力区依然坚固,若投资者保持谨慎,比特币或维持区间震荡。


是否应该抄底?比特币潜在走势推演

看涨情景:若BTC在11万-11.2万美元获得支撑且宏观情绪改善,可能突破11.7万向12万-12.5万美元进发,重现减半年后典型走势。

看跌情景:若ETF持续失血且风险偏好恶化,BTC或下破11万美元支撑。专家警告称看跌情绪可能将价格拖向10万美元关口。

虽然八月历史表现参差,但减半次年规律不容忽视——2013年8月涨幅达两位数,2017和2021年同期同样强势上涨。这些年份的共同点是流通量减少伴随需求增长。若机构资金回流且市场情绪转向,历史或重演,但需要多重条件配合。


市场图表显示:

减半次年八月涨幅区间为14%-65%,虽然诱人,但单纯依赖周期规律存在风险。与往期不同,当前市场还面临贸易冲突和美联储政策不明朗等新变量。

专家建议谨慎投资者可等待更明确信号:持续资金流入、成交量显著放大或强势突破12万美元等,这些都比单纯"逢低买入"口号更具参考价值。


结论:审慎看待市场呼吁

最新研究显示,尽管埃里克·特朗普的"逢低买入"建议引发关注,但加密市场现况令人审慎。八月历来表现欠佳,叠加ETF资金疲软、宏观不确定性和技术阻力等因素,使得押注上涨风险较大。若比特币能守住支撑且情绪改善,确实存在上行空间,但在这些转变出现前,风险仍然高企。建议投资者等待更清晰信号,而非仅凭社交媒体呼吁行动。


核心要点总结

比特币在八月开局表现不稳,近期下跌勾起此前反弹失败的记忆。除减半次年外,八月历来表现消极。ETF资金外流与宏观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埃里克·特朗普的抄底呼吁虽符合历史周期规律,但多项指标提示需保持谨慎。


常见问题解答

比特币八月通常上涨吗?

多数八月表现疲软,但2013、2017、2021等减半次年同期涨幅显著。

埃里克·特朗普作何表态?

他在2月比特币跌破9万美元及本次下跌时均建议"逢低买入",这些呼吁引发关注但效果参差。

交易者现在应跟随建议吗?

取决于投资者自身判断,但建议等待成交量确认或更清晰的宏观信号再入场。

当前关键价位?

支撑位11万-11.2万美元,阻力位12万-12.5万美元,突破方向将决定八月整体基调。

术语解释

支撑位:可能阻止价格继续下跌的需求区域

阻力位:限制价格上涨的抛压集中区

ETF资金外流:资金从比特币基金产品撤出导致需求下降

减半年份:比特币区块奖励减半后的次年——历史上与强势上涨相关

MACD:显示动量变化趋势的技术指标

流动性事件:大量资产抛售引发的价格波动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