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密资产储备的生存之道:治理与纪律缺一不可
HashKey Capital首席执行官邓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数字资产储备(DATs)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那些缺乏风险管理框架、资产配置失衡或将数字资产视为投机工具的企业,往往会在市场波动周期中崩溃。
"抗风险能力源于纪律性,"他强调,"数字资产本身并非天然不可持续,关键在于管理方式。"这番表态正值HashKey在香港推出5亿美元DAT基金数周后。该基金专注于比特币和以太坊企业储备方案,将积极布局链上基础设施、托管及生态服务领域。
机构级数字资产解决方案
该基金旨在服务寻求数字资产实际应用场景的机构客户。"不仅限于持有数字资产,更要让客户享受底层基础设施发展的红利,"邓超解释道。根据公开数据,目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约111万枚比特币,价值1280亿美元。
DATs与ETF:定位迥异的工具组合
邓超特别区分了DATs与ETF产品的定位:"它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工具。"ETF为主流投资者提供简单敞口,DATs则服务于希望将加密资产纳入长期运营的企业财务系统。数据显示,现货比特币ETF目前管理着1523亿美元资产,占比特币总市值的6.63%。
邓超指出,许多企业财务部门曾因僵化的基金结构或剧烈波动蒙受损失。HashKey的DAT产品支持定期申购赎回,同时配置BTC和ETH以分散风险。"流动性管理与运营适配是长期困扰企业财务的两大难题,我们设计DAT基金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
全球布局与重点赛道
该基金虽然首发香港,但投资版图覆盖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英国。"基金从创立之初就秉持全球化投资理念,"邓超透露。资金将重点部署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生态,这两个被他称为"当今加密领域流动性与创新双支柱"的体系。优先发展领域包括合规托管、支付系统、质押服务及受监管的稳定币基础设施。
破除传统金融认知误区
针对传统金融界的质疑,邓超坦言:"认为加密资产纯属投机、难以保全或不符合会计准则等误解,不仅反映出认知差距,更构成了机构大规模采纳的障碍。"展望未来,HashKey特别看好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机构场外交易市场以及链上金融产品基础设施的发展。
"代币化产品拓展了可投资疆域,场外市场提供规模化资金流动通道......这种融合标志着加密活动正从碎片化状态转向完全整合的数字金融生态,"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