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七年十月连胜纪录终结

2025-11-01 09:29:52
收藏

七年来首个下跌的十月

比特币迎来了七年间首次十月下跌行情,本月跌幅近5%,终结了这个被加密货币交易者视为"幸运月"的传统。随着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减弱,这一全球最大加密货币已从历史高点回落。市场数据公司Kaiko高级研究分析师亚当·麦卡锡表示:"加密货币在十月初本与黄金和股票同步处于历史高位附近,但当市场不确定性加剧时,资金并未大规模回流比特币。"



史上最大规模清算事件

十月中旬,随着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威胁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数字资产市场爆发了创纪录的清算潮。比特币在10月10-11日的抛售中暴跌至104,782美元低点,较此前创下的126,000美元历史高位大幅下挫。麦卡锡指出:"这次崩盘提醒人们这个资产类别仍属小众市场,即便是比特币和以太坊也可能在15-20分钟内暴跌10%。"



投资者启示录

比特币自2018年以来首次十月下跌,反映出全球市场在关税政策、利率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紧缩影响下转向谨慎。



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压力

由于美联储抵制市场对进一步降息的押注,投资者正以谨慎态度结束本月交易。美国政府部门停摆也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延迟发布,为年底前的货币政策前景蒙上阴影。股票市场方面,多位顶级高管已开始警告估值过高风险。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本月早些时候表示,美股未来两年面临"重大回调的风险加剧"。这种风险规避情绪已蔓延至加密货币市场。Wintermute场外交易主管杰克·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在经历史上最大规模清算事件后,参与者依然保持迟疑。关于下一个脆弱点可能出现在何处的猜测,使得市场持续保持谨慎。"



机构资金形成支撑

尽管十月遭遇挫折,比特币年内涨幅仍超16%,这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兴趣重燃及华盛顿的政策利好。特朗普政府的亲加密立场与多项针对交易所的重要诉讼被驳回相呼应,监管部门正着手制定定制化数字资产规则。



分析师对比特币周期的分歧

市场对比特币中期走势的判断出现显著分化。风险投资公司Sigma Capital首席执行官维尼特·巴德基表示,在下轮市场下行周期中,比特币可能暴跌70%,因为交易者未能理解其长期基本面。"即便跌至70,000美元,比特币仍不会丧失其效用价值。"巴德基在2025年迪拜全球区块链大会上表示,"问题在于人们并不理解自己持有的资产。当投资者购入不了解的资产时,往往会率先抛售——这正是压力来源。"但他仍预测随着投机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扩展,比特币可能在未来十年突破百万美元关口。



传统周期理论受挑战

部分分析师认为,随着利率、流动性和机构持仓等宏观因素影响力超过程序化供应机制,比特币传统的四年市场周期已经失效。加密货币交易所BitMEX联合创始人亚瑟·海斯宣称所谓"减半周期"已经"死亡",强调价格走势现在主要由全球货币趋势驱动。但包括Xapo银行首席执行官西莫斯·罗卡在内的业内人士坚持认为,投资者仍将比特币视为风险资产,当前周期理论依然有效。



投资者启示录

比特币后续走势或将更多取决于利率、流动性和投资者心理等宏观力量,而非区块链技术指标,这些因素正成为主导资产表现的新锚点。



机构持仓规模攀升

据BitcoinTreasuries.net数据,机构持仓现已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近20%,约合400万枚BTC,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企业财务储备及主权关联基金。支持者认为机构参与度提升有望逐步平抑市场波动,但本月行情剧烈震荡表明市场仍对杠杆和情绪冲击高度敏感。



年末市场面临考验

随着十月行情收官,交易者正密切关注比特币回调会否延续至十一月,或将在当前109,000美元水平附近企稳。在央行重申政策主导权及投资者削减风险敞口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市场将再次面临考验——数字资产能否在金融环境紧缩中保持韧性。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