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宣布将区块链账本纳入其基础设施体系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宣布将在其基础设施体系中增加基于区块链的账本技术。该账本系统由Consensys开发,旨在将银行、代币化存款和数字资产平台直接接入全球最大的支付网络。此举并非小规模试点,而是涉及年规模达150万亿美元跨境交易的结构性变革,标志着银行级结算基础设施与加密行业开放协议之间的碰撞。当全球最大支付网络重构底层架构时,市场将被迫应对流动性格局的变化。
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桥梁
数十年来,SWIFT作为中立的金融报文层,在银行间安全传输着数万亿资金。这个与Consensys联合开发的新账本并非独立区块链,而是将数字资产平台、代币化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法币通道连接的互操作性工具。通过直接集成该技术,SWIFT将转型为碎片化系统的连接器,而非公有链运营商。
这一选择意义重大:全球银行无需为每个稳定币或RWA平台定制接口,只需接入SWIFT账本即可。对于加密行业而言,核心问题在于这将对流动性产生何种影响。
流动性格局的重构
稳定币发行商目前是加密领域美元结算的实际支柱,在交易所与钱包间转移数十亿资金。若银行获得SWIFT原生代币化存款发行能力,原有USDC结算通道的吸引力可能减弱。原本流向交易所和稳定币发行商的费用或转向银行渠道,挤压现有参与者的利润空间。
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影响则更为复杂。虽然它们不具备银行货币的结算终局性特征,但通过ETF流动性和衍生品日益融入传统金融体系。当ETF发行商或做市商进行对冲时,资金流往往需经稳定币通道才能触及BTC或ETH。
百亿级成本的博弈
数据显示这场变革的利害关系:SWIFT每年处理超150万亿美元交易,涉及1.1万家机构。当前跨境汇款平均成本仍超6%,结算周期长达数日。若新账本能在全流程削减50个基点,每年将释放数百亿美元价值。这些收益最终流向银行还是加密通道,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
若交易所和托管机构能成为认证参与者,法币与加密流动性池的界限或将快速模糊。但需警惕许可式账本可能形成流动性孤岛,与公有链的互操作性挑战,以及ISO20022标准与智能合约的协议之争可能延缓进程。
银行主导的区块链未来
加密行业的主流叙事曾认为,大规模采用后公有链将吞噬跨境结算。SWIFT正在构建的正是反制方案:保留银行控制权但整合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管道。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新管道会挤压现有稳定币通道,还是扩大代币化结算的整体市场?无论如何,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流动性都将与这场变革深度绑定。当全球金融管道注入区块链基因,下一回合的主动权仍在银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