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研究揭示:全球监管机构更青睐代币化存款
最新研究显示,国际监管机构正日益倾向于支持代币化存款,尤其是那些能够维持现有法币银行体系结构与稳定性的方案。华尔街金融机构指出,美国以外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代币化存款的偏好明显超过稳定币。这一趋势反映了传统金融体系在接纳数字技术时,仍力求保持核心监管与系统性保障的平衡。
银行体系内的数字创新
由摩根大通分析师主导的研究表明,包括英国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商业银行发行的数字工具——这些工具完全嵌入现有金融体系。代币化存款在区块链基础设施上运行,同时保留了传统存款的核心保护机制,如央行流动性支持、资本缓冲要求及反洗钱合规。
最受监管支持的代币化存款类型是不可转让形式(亦称非持有人存款),其通过账户间按面值结算。这种设计能有效规避价格偏离风险,维护货币形式的统一性,即所谓"货币单一性"原则。
稳定币的监管困境
相较而言,稳定币和可转让型数字存款可能因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错配导致市值波动。历史上私营数字代币的市场崩盘事件,更凸显其潜在波动性隐患。尽管稳定币在加密市场因便捷转账和充足流动性占据优势,但摩根大通指出,这些资产本质上仍依赖传统银行体系——其储备金通常投资于短期国债等工具。
英国等地区监管机构已对商业银行发行稳定币的可行性提出质疑,特别是当监管框架要求银行持有无收益的央行准备金时。分析认为,此类条件将显著降低银行发行稳定币的积极性。
美国的差异化路径
美国政策制定者则采取不同立场。即将推进的立法将允许银行直接发行稳定币并推动其在国内支付场景的应用,这标志着美国对稳定币融入金融生态采取更开放态度。
摩根大通自身也在探索代币化方案,目前正在测试用于结算、可编程金融及跨行转账的存款代币产品。该行同时低调开展稳定币相关测试,显示出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领域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