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ETF实物申赎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多家主流机构提交修正案后,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实物创设机制显现突破性发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初仅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ETF采用现金申赎机制,如今包括Ark 21Shares、富达、景顺银河、VanEck和WisdomTree在内的五家机构已向SEC提交修正案,要求允许投资者直接使用BTC或ETH兑换ETF份额。
机制转型提升市场效率
彭博ETF分析师詹姆斯·塞法特指出,这些修正案表明监管机构正在积极评估实物申赎机制。若获批准,ETF将能够直接处理加密货币资产的创设与赎回,这不仅能提升运作效率,还将使加密货币ETF与传统交易所交易产品(ETP)结构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比特币ETF审批过程中,SEC出于反洗钱考虑仅批准现金申赎模式。当时分析师埃里克·巴尔丘纳斯解释称,这种安排可避免经纪商直接接触比特币,降低合规风险。但业界普遍更青睐实物申赎模式,香港等市场甚至从一开始就着力推动该机制以获取竞争优势。
机构优先的渐进式改革
塞法特特别提醒,实物申赎机制初期将主要惠及授权参与商(APs),普通投资者仍需通过经纪商渠道。这意味着只有大型机构能够直接将ETF份额兑换为底层加密资产。不过由于现有加密货币ETF已具备较高流动性,多数投资者实际体验差异有限。
分析师预测,未来或可实现投资者直接与发行方进行代币存取,类似部分黄金ETF的运作模式。当前改革被视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升级,同时也为未来向零售市场扩展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行业公开信息撰写,仅供读者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