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25上半年加密货币诈骗盘点及新兴骗术预警

2025-08-11 10:36:10
收藏

2025年上半年见证了加密货币史上规模最大的欺诈事件,黑客攻击、钓鱼诈骗和直接盗窃导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这些攻击的规模、频率和技术复杂程度均远超2024年,印证了一个事实: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2025年上半年重大加密货币诈骗事件盘点

以下是2025年前六个月震惊全球的加密货币诈骗案件:

1. Bybit交易所遭黑客攻击——15亿美元

2月21日,Bybit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损失达15亿美元。与朝鲜有关的黑客组织Lazarus通过伪造内部工具界面,诱骗安全团队批准恶意交易,最终盗取了价值约15亿美元的以太坊。这一事件占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被盗总额的69%,为其他中心化交易所敲响了警钟。

2. Cetus协议漏洞利用——约2.25亿美元

5月22日,Sui区块链上的头部DEX平台Cetus Protocol因流动性检查漏洞被攻击,损失2.25亿美元。这起事件凸显了DeFi领域智能合约漏洞被利用的风险,提醒行业创新需与谨慎并行。

3. Nobitex交易所攻击——约9000万美元

2025年6月,伊朗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Nobitex遭受具有政治动机的网络攻击,价值9000万美元的多种加密资产被盗。攻击者使用了无法提取私钥的临时钱包,表明其动机可能更多是政治破坏而非经济利益。

4. Phemex热钱包漏洞——8500万美元

1月23日,知名交易所Phemex因热钱包基础设施漏洞损失8500万美元。这起事件警示即使是成熟平台,在处理热钱包大额资产时仍存在基本操作风险。

5. ALEX协议漏洞利用——约830万美元

6月6日,基于Stacks的ALEX协议因自上市逻辑漏洞被攻击,损失830万美元。这证明即使是Layer-1集成的DeFi平台也难以完全避免逻辑漏洞。

2025年新兴诈骗手段

随着AI技术发展和生态系统复杂化,加密货币诈骗手段呈现新趋势:

1. 钓鱼与虚假网站——损失4.1亿美元

钓鱼攻击仍是主要诈骗类型,仅上半年就造成4.1亿美元损失。攻击者通过伪造钱包和dApp网站,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2. AI深度伪造冒充诈骗

在亚洲地区,一季度就捣毁了87个深度伪造诈骗团伙。这些团伙利用合成的名人视频推广虚假投资项目。

3. 名人代币仿冒

从埃隆·马斯克到当地网红,虚假代言和克隆迷因币层出不穷,利用市场热度在短时间内卷走投资者资金。

4. 杀猪盘骗局

这类长期经营的骗局呈上升趋势。诈骗者先建立虚假情感关系,再逐步诱导受害者进行"加密投资",最终实施收割。

人们为何仍会上当受骗?

尽管加密货币平台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但上当受骗者仍络绎不绝,主要原因包括:

贪婪与错失恐惧心理:快速致富的诱惑常常蒙蔽判断力;
技术知识匮乏:许多用户对钱包、私钥等基础概念缺乏了解;
错误信任来源:深度伪造技术使冒充名人推荐变得真假难辨;
DeFi复杂性:去中心化金融的高门槛使得细微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DeFi在反诈骗方面做得够吗?

虽然一些协议加强了代码审查和实时威胁检测,但整体安全防护仍显被动。DeFi领域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过分依赖"代码即法律"的理念。若想获得主流认可,行业必须建立更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安全视为基础设施而非事后补救措施。

加密货币能否在下半年扭转局面?

2025年上半年的诈骗事件暴露了行业的脆弱性。要改变现状,需要交易所提升安全透明度、DeFi平台停止发布未经审计的代码,以及用户摒弃冒险投机心态。随着监管加强和投资者要求提高,行业若能在用户安全方面形成合力,或能减少未来的重大黑客事件。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