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各国央行更多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而非竞争性货币。
稳定币则直接与法定货币形成竞争,对货币控制权构成更大威胁。
稳定币的崛起正在推动各国央行加速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
比特币:资产属性大于货币属性
自诞生以来,比特币始终是央行讨论的焦点。但与普遍认知不同,政策制定者并未将其视为主要威胁。
比特币的运作模式更接近黄金而非货币。其价值来源于稀缺性和市场需求,而非与法币的挂钩机制。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投资标的,但剧烈的价格波动(单日波动可达20%)使其难以胜任日常交易媒介。商家无法用波动性如此之大的资产定价商品,消费者也不会选择其作为储蓄工具。
因此,比特币被归类为"数字黄金"——一种投机性资产,而非功能性货币。各国央行普遍认同这一定位,认为其不会动摇货币主权。
稳定币:对法币体系的直接冲击
稳定币则构成完全不同的挑战。通过与美元等法币1:1锚定,它们实质上成为数字化的法币替代品,USDT和USDC是典型代表。
这种锚定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调控和货币供应量管理)形成直接干扰。当国民——特别是经济脆弱国家的民众——大规模采用稳定币时,将导致所谓"数字美元化"现象,使本国央行丧失货币政策有效性。国际清算银行(BIS)已警告,稳定币普及可能加速资本外逃,架空传统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风险
除货币主权问题外,稳定币还暗藏系统性风险:
• 信心崩塌可能引发挤兑,迫使发行方抛售储备资产进而冲击市场
• 2022年TerraUSD崩盘事件暴露了算法稳定币的脆弱性
• 主流稳定币也曾多次短暂脱锚,引发监管警觉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等人士指出,私营稳定币可能破坏金融体系稳定,削弱国家经济韧性。
央行数字货币:战略应对
为此,全球主要央行正积极布局CBDC:
• 中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处领先地位
• 欧盟加快推进数字欧元项目
• 美国持观望态度,暂由私营领域主导创新
与私营稳定币相比,CBDC具有国家信用背书,不存在违约风险,既能满足数字时代需求,又可维护货币主权完整性。
全局视角
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已然明晰,而稳定币通过模拟法币功能,正在重塑货币体系格局。这解释了为何各国央行对稳定币的警惕远超比特币,也预示CBDC将成为数字货币时代的终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