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代币化国债规模突破86亿美元,银行与交易所推动抵押用途

2025-11-04 00:34:56
收藏

区块链化美国国债实现新里程碑,标志现实世界资产(RWA)融入数字金融的转型

基于区块链的美国国债代币化取得重大突破,预示着现实世界资产与数字金融的融合进入新阶段。代币化国债基金已从最初的被动收益工具,逐步发展为交易、借贷及回购活动的抵押品——这一进展正在弥合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之间的鸿沟。随着机构投资者积极采用代币化资产,这一转变标志着加密市场向更无缝且受监管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核心要点

• 代币化美国国债总市值突破86亿美元,功能从被动投资转向主动抵押
• 贝莱德、Circle、富兰克林邓普顿和富达等机构引领变革,将代币化基金整合至交易结算系统
• 基础设施升级加速主流采用,包括通过ISO 20022消息标准实现银行与区块链互操作
• 市场多元化趋势增强,但监管障碍与流动性问题仍是扩大参与的挑战
• 下一阶段将聚焦试点项目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依托监管进展与技术整合

从收益工具到抵押品:86亿美元的转折点

截至10月下旬,代币化美国国债总市值已从一个月前的74亿美元攀升至86亿美元以上。这些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MMF)最初仅作为被动收益资产,现已成为交易、信贷及回购交易的抵押品,标志着加密与传统金融领域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贝莱德的BUIDL基金以约28.5亿美元规模领先市场,Circle的USYC(8.66亿美元)和富兰克林邓普顿的BENJI(8.65亿美元)紧随其后。富达新推出的代币化MMF也快速达到2.32亿美元,反映出机构信任度与采用率持续增长。

机构参与:交易所、银行与托管方入场

代币化国债正逐步接入传统抵押品市场的结算与保证金系统。6月,BUIDL基金获准在Crypto.com和Deribit平台作为抵押品使用,首次实现基金抵押功能。至9月,Bybit平台进一步接受QCDT(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批准的国债支持代币化基金)作为抵押品,允许专业交易者通过代币替代现金或稳定币,同时获取底层收益并保持市场敞口。

银行业方面,新加坡星展银行正积极测试代币化基金应用。该行计划在其数字交易所支持富兰克林邓普顿的链上美国政府货币基金sgBENJI,并与Ripple的RLUSD稳定币共同开展回购及信贷抵押试点,推动代币化基金融入金融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与消息系统:代币化金融的隐形引擎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进步正促进与传统银行系统的互操作性。Chainlink与Swift联合瑞银Tokenize完成的试点项目,采用银行证券结算通用的ISO 20022消息标准处理代币化基金的申购赎回。这一突破使代币化资产能无缝对接现有金融流程,打破数字系统间的壁垒。

对投资者而言,代币化国债正从实验性加密资产转变为常规金融操作的组成部分,为更广泛接受与应用铺平道路。

市场结构与现存摩擦

尽管市场仍由少数大型基金主导,多元化趋势正在形成。贝莱德BUIDL以约33%市场份额领先,富兰克林邓普顿BENJI、Ondo的OUSG及Circle的USYC各占9-10%。这种分布有助于分散流动性,提升跨平台与机构的抵押品接受度。

但监管限制仍阻碍广泛参与。多数代币化基金依据美国证券法仅限合格购买者(主要为机构与高净值人群)参与。此外,截止时间与流动性压力等操作限制可能导致与传统基金类似的延迟,降低二级市场流动性感知价值。Deribit等交易所仍适用约10%的保证金折扣(传统回购市场仅2%),反映操作风险而非信用问题。

展望:从试点走向实际应用

未来数月,重点项目将着力将现有试点整合至实际操作系统,聚焦常规抵押活动。Swift与Chainlink的合作及星展银行等机构的实验,预示着基于代币化国债的实时日内抵押管理将成为可能。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代币化抵押品与稳定币计划"等监管进展,或将加速实验性部署向全球抵押生态系统的全面融合。随着创新成熟,代币化国债有望成为链上金融的核心组件,连接传统银行基础设施与快速演变的加密货币市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