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再次成为焦点,但这次原因有所不同。创始人Jeff Yan本周在社交媒体上回应了关于该平台追求协议利润的猜测,称这些说法"无稽之谈",并重申Hyperliquid的系统设计初衷是保护交易者而非充实协议资金。
风险控制优先于收益
Yan以近期自动减仓(ADL)事件为例,证明平台风险引擎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他指出,10月10日交易者通过自动平仓在最优价位实现"数亿美元"盈利。Yan表示,若采用后备清算机制,平台本可获得更高收益,但这将把风险推至危险水平。
"ADL系统在控制风险敞口的同时,确保利润归用户所有,"他解释道,并补充说明Hyperliquid基于队列的机制虽然借鉴中心化交易所,但为保障可靠性和透明度做了简化处理。
保持简单性的设计哲学
Yan透露正与社区讨论ADL改进方案,但反对添加复杂相关性检查或二级队列的设计。"系统组件越多,脆弱性越高,"他强调简单性仍是极端市场条件下稳定性的基石。
永续合约领域竞争加剧
Hyperliquid的成功使其成为新兴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的标杆。本月初发行代币的Aster一度在交易量和未平仓合约量上超越Hyperliquid,显示这个领域正变得日益激烈。
与此同时,由前币安衍生品工程师打造的StandX项目宣布上线一个月后总锁仓价值(TVL)突破2亿美元。为庆祝这一里程碑,团队推出了针对早期参与者的奖励计划StandX Alpha。
稳定币发行与生态扩张
Hyperliquid生态持续发展,其9月下旬推出的原生稳定币USDH在首发当日即完成近200万美元交易。这款由现金和美国政府证券支持的稳定币,通过Stripe的Bridge平台实现储备金安全管理。
该资产的发行经过治理流程,吸引了Curve、Paxos、Frax Finance和BitGo等机构的竞标。最终Native Markets获得授权,承诺将部分储备收入用于HYPE代币回购和生态建设。
加密衍生品新势力崛起
尽管规模远小于币安、Coinbase等中心化巨头,Hyperliquid已取得非凡业绩指标——在某些交易品类甚至超越Coinbase。永续合约领域月交易量现已突破6万亿美元,Hyperliquid的快速增长表明去中心化平台正成为衍生品交易的新战场。
正如Gauntlet创始人Tarun Chitra所言,最大机遇往往诞生于最年轻的市场——那里创新速度远超认知速度。对Hyperliquid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或许正是其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