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拥有结算层优势
专家表示,尽管Solana具有更高的交易吞吐量,但无法取代以太坊作为全球中性结算层的角色。以太坊锁定了大部分应用资本,稳定币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保持着网络主导地位。
性能与代价的权衡
分析师指出,Solana的验证者要求和中心化风险限制了其长期竞争力。相比之下,以太坊的L2扩容生态正在蓬勃发展,在保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同时处理了大部分吞吐量。
架构本质的差异
行业专家William Mougayar近期在社交平台发表观点称,以太坊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层架构和可组合性。其设计初衷是成为中性结算层,而非追求速度的区块链。
他强调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去中心化治理和Rollup生态构成其核心竞争力。该网络的目标并非最大化手续费收入,而是构建可信基础设施。将手续费收入与链健康状况直接类比,被比喻为通过收费站收入评判互联网价值。
网络效应的壁垒
以太坊的网络效应体现在数百亿美元的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上。BlackRock和Franklin Templeton等机构选择以太坊进行资产代币化,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文章指出,以太坊的Layer2生态在不损害中立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扩展。Rollup承担主要吞吐量,而以太坊主网提供安全保障,这种分层模式使其随时间推移愈发稳健。
Solana的局限性
分析指出Solana的高吞吐量伴随着代价:高昂的硬件要求和验证者门槛导致中心化风险。其生态主要集中在NFT、游戏和高频交易领域,应用范围相对狭窄。
William认为Solana支持者常引用DEX交易量等表面数据,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包含机器人交易、激励行为和短期 meme 交易。相比之下,以太坊在DeFi采用率上保持领先,Uniswap等核心协议具备更深的流动性和更高信任度。
应用资本的分布
数据显示,以太坊主网及其Rollup承载着90%以上的应用资本,Solana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虽然Solana可能持续增长,但分析师视其为特定场景的专用链,适合需要高吞吐量但无需机构级信任的应用。
最终结论认为,以太坊始终是区块链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而非众多竞争链中的普通一员。